正文

《金融e时代》新银行:“水泥”+“鼠标”+“拇指”(6)

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 作者:万建华


简单地说,大多数金融业务处理都涉及两个最基本的“流向”——“信息流”和“数据流”。拿一笔汇款业务来说,小张从自己开设在甲银行的账户上汇一笔6 000元的款项到乙银行客户小李的户头上。“小张委托甲银行向乙银行汇出6 000元款项”这一“信息”,即通过甲银行的后台系统分解为一个(或一系列)指令向乙银行发出并接收乙银行的响应,包括从小张的银行账户上扣款、向乙银行发出汇款通知、乙银行收到汇款通知即对小李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并告知甲银行交易可进行等。然而,仅仅有这些业务“信息”的交互还是不够的。即便小张的户头已经扣款,真正的“资金”很可能需要在稍后的一段时间(比如当天晚上)才真正“流动”起来。在中央银行的清算系统中,甲银行在某个清算批次将从小张账户上扣除款项汇入乙银行,乙银行收到款项后再为小李入账。至此,小张的6 000元通过甲银行经由中央银行的主干清算网络走到了乙银行,并由乙银行划拨到小李的账户上。这样,这笔走完了“信息流”和“资金流”所有环节的汇款业务才正式完成。

这不过是以最简单、最通俗的陈述来描绘的业务流程,在真正的银行系统中,还涉及许多具体的操作细节,比如这笔汇款是实时全款清算,还是参与轧差清算等 。

理解了“现金流”和“资金流”的存在和差异,自然也就不难理解“联机实时处理系统”的概念了。从字面上看,这个系统就是让所有业务的“信息流”(如授权交易)和“资金流”(如实时扣款)同时流动,送达目标。事实上,与“联机实时处理”相对应的是“延时批量处理”。在后一种“分时操作”模式下,“信息流”和“资金流”并不是同步流动的——比如在一个具体的网购过程中,很可能支付款项已经扣除,但购买指令却延迟发出,待商家收到购买申请时,客户申请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却早已售罄。回过头来看本节开始提到的铁道部购票网站的问题,显然就是设计方面的考虑不周导致网上订票不得不从实时联机处理被迫改为延时批量处理。可是海量的社会需求已经是分时操作系统“无法承受之重”了。

今天,技术和通信进步又为“联机实时处理系统”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功能。

一方面,我在前面提到的中央银行的主干金融网络(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为联机实时清算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环境。最为受益的自然是实时汇款。在银行间的实时支付系统尚未建成之前,由于各行信息系统的标准不一,业务处理流程不一,跨地区、跨行的汇款往往需要两三个工作日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到账。而今,现代化支付系统中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让跨行异地的汇款如同在行内汇款般快捷——一笔贷记支付业务从付款银行到收款银行,全过程自动发送,实时清算,1分钟内即可到账。

另一方面,银行业务系统在地理和逻辑上的分散化保证了它看上去像达·芬奇笔下的“永动机”一样“永续运转”。许多银行在多个地区建成了互相备份的业务系统,为核心系统也设计了可以无缝切换的“双心脏”机制。因此,我们不会再有这样糟糕的体验——在银行进行资金清算的时间,窗口的所有业务渠道必须封闭,所有款项必须冻结。如果你的航班晚点,在深夜才入住酒店却不巧碰上了银行系统的对账期,你很可能只能拿着一张信用卡一筹莫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