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问道:寻访武林》江湖逸闻录(18)

问道:寻访武林 作者:张剑峰


梁兰桂与梁二娣

按照叶问宗师的说法,严咏春把咏春拳首先传给夫婿梁博俦,梁博俦又传给梁兰桂(据说是侄子),梁兰桂传佛山粤剧伶人黄华宝、梁二娣,之后是梁赞。《梁慎远堂族谱》记载,梁赞家族始祖梁元定在南宋时从中原经广东南雄珠玑巷迁往鹤山,到梁赞是第二十世,而梁赞的父亲一辈已经在佛山定居。据说梁二娣是梁赞的同乡,按照咏春拳传授慎之又慎的传统,同乡相传是符合天地会隐秘的原则的。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天地会在广东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广东河道纵横,粤剧戏班都乘坐“红船”到各乡演出,所以粤剧伶人也称为红船子弟。当时红船子弟基本都是天地会的成员。

梁博俦、严咏春夫妇在广西的天地会活动,将功夫传给了几个天地会的兄弟,其中有一个叫做梁兰桂的粤籍人,与天地会的红船子弟来往甚密。梁兰桂将咏春拳教给了黄华宝,至善禅师则将少林六点半棍传给梁二娣。后来黄华宝与梁二娣又相互交换武艺,以棍易拳,所以黄梁二人将六点半棍融入咏春拳体系之中。

梁赞

开创佛山咏春拳崭新局面的人叫做梁赞。梁赞原名梁灿成,字德荣,号阜南,祖籍鹤邑(今广东鹤山),世居佛山,生于道光乙酉年十一月十五日(1825年12月24日)子时,为家中长子(摘自《梁慎远堂族谱》)。梁赞自幼喜欢习武,曾经向一些民间教头学过南派拳术。少年梁赞喜欢到戏棚里看粤剧,又经常帮戏班做事,梁赞嗜武如命,经过天地会歃血为盟的入会仪式,梁赞成为咏春拳的弟子。

梁赞在梁二娣处学得咏春拳术和六点半棍之后,梁二娣又将梁赞推荐给黄华宝,跟着黄华宝,梁赞又学到了八斩刀和木人桩。梁赞有一家医馆叫做“荣生堂”,明为医馆,暗地里是天地会的一个交通站。梁赞利用行医之便为天地会传递消息、接纳反清义士。

清咸丰四年六月(1854年7月),佛山和周边地区爆发天地会的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头裹红巾,称为“洪兵”或“红巾军”,占领佛山镇,并攻打南海县衙所在地五羊城广州。广东总督叶铭琛勾结英国军队围攻起义军,起义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向广西转移。

当清政府对天地会通缉松懈之后,梁赞重回佛山,将咏春拳的内容重新整理,在许多前辈教给他的不同功夫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自己多年研究的心得。梁赞将咏春拳修订为三套拳,这便是著名的小念头、寻桥和标指,厘定刀、棍、桩的训炼套路,完善黐手方法,确立了佛山咏春拳的崭新体系。在梁赞的咏春体系里,还包括点脉、铁沙掌、洗经通脉内功等与中医有关的功夫,这当然来源于梁赞所精通的岐黄之术。

《梁慎远堂族谱》里记载:梁赞“善术岐黄,心存济众,人有疾厄相求,千里不辞跋涉,遇有贫而无告者,必助之药费,所以时人亦感公不少也。”“公性仁慈,戒杀放生,刚烈正大,兼擅武艺,名噪当时。”公常曰:“人无善性莫学拳术。所以乏传衣钵。”

梁赞在清光绪甲午年五月二十七日(1894年6月30日)去世。梁赞的咏春拳体系,虽然已经超越了他的前人,但他仍将自己所确立的功夫体系叫做“咏春拳”,表示不忘始祖。所以说梁赞是佛山咏春拳的开山宗师实不为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