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篇:“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1)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 作者:马国川


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1930年1月生于南京,江苏武进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1954~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83~1984年任国务院经济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担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主要著作有《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合著)、《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何处寻求大智慧》、《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中国增长模式的抉择》等。

重启改革议程

采访嘉宾:吴敬琏

采访时间:2012年6月

采访方式:笔谈  

上篇:“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

马国川:在过去30年,中国“两头冒尖”的轮廓显得更加突出和鲜明了。从光明面看,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与此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成亿人口脱离极贫地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极其高昂,而且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GDP总量增长并不足以说明问题。特别严重的是,近年来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腐败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贫富差别悬殊,威胁到社会稳定。

在这种“两头冒尖”的现象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形成了几种互相对立的主张。

吴敬琏:我在20世纪末期多次说过,在这种半统制经济半市场经济的双重体制下,中国社会一直存在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两种可能的前途严峻地摆在前面:一条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条是沿着强化政府作用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前行,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穷途。这样,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成为一场两种趋势看谁跑得更快的竞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