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问中国人的道德前景(3)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 作者:马国川


茅于轼:可以。我国的传统道德有其永久的价值,例如关于仁爱和同情,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认识。特别是孔子“以直报怨”的伟大思想远远没有为今人所理解,造成了一大堆的世界性的大问题。但儒家思想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和人平等的观念。儒家道德缺乏人权的基本观念,法家更是如此,取代人权的是皇权观念。这是我国接受现代社会制度的最大障碍。西方的传统道德中也并没有人权,但是曾经演化出强烈的平等思想。他们接受人权观念比较容易。我认为妨碍我国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还不是儒家道德思想,而是百姓中广泛存在的皇权思想。百姓不是当顺民,就是当暴民。总之不是公民。我真诚地希望中国百姓能培养起一种彼此尊重、宽容、合作、妥协的精神,取代那种斗争至上的风气。这将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前景,实在不是小事情。

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在观念上更新、扬弃传统道德、重建市场经济下的新道德体制。另一方面,新道德体制的成长也需要尽快确立自由、平等的市场机制。我国改革成败的根本在于,人人平等和自由选择的权利能否被确立。说到底,是一个道德观念的转变问题。只要对原有违背市场原则的意识形态进行革新,并把世界和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纳入社会道德体系,建立一个既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又有良好道德风范的社会环境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马国川:我对您悲天悯人的情怀深为佩服。但是多少年过去了,您期望的社会还没有到来。

茅于轼:新道德的重建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

马国川:也有人认为,您后来的思想观点越来越注重道德问题,更多地带有价值判断的倾向,有“说教”之嫌。

茅于轼:我倡导的道德意识的改良,正是制度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须知无论多么美好的制度,有效运行都必须有一定的道德共识和理性精神作为基础。在发生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人做出局部的利益让步,这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推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