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识分子如何丧失了自信?(1)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 作者:马国川


资中筠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30年6月生于上海,湖南耒阳人。1951年清华大学西方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外交工作,1980年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198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所长、所长,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主要著作有《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20世纪的美国》)、《财富的归宿》、《资中筠集》等。译著有《公务员》、《浪荡王孙》、《农民》、《啊,拓荒者》、《哲学的慰藉》等。

重建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担当

采访嘉宾:资中筠

采访时间:2010年6月17日

采访地点:北京,丰台,芳古园  

知识分子如何丧失了自信?

马国川:20世纪50年代,无数知识分子被“改造”过来了,包括许多大知识分子。到底是被迫的,是自愿,还是完全出于功利的考虑?

资中筠:从外部讲,当时那种压倒性的大气势没法抗拒;从历史讲,10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位的追求就是国家富强,共产党诉诸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毛泽东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几乎打动了所有的人。大家认为,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共产党能够使得中国强大起来。在这种前提下,党说我们需要改造,我们就诚心诚意接受改造。因为广大劳动人民是那么苦,是他们养活了我们,让我们享受优越的生活,所以我们都有一种原罪感,而且越来越自卑,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改造。

马国川:阶级烙印永远洗不掉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