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6)

无量之网 作者:(美)格雷格布·雷恩


在公元六世纪的《信心铭》中,也描述了一个相似且具有创造万有蓝图的特性的本体——道。和《吠陀经》中的说法类似,“道”其实是不可说的。它存在于万有本身,是所有体验的容器,也是所有体验本身。道是圆满的,“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信心铭》中提到,只有当我们用自身的评判扰乱了道的宁静,我们才会失去道的和谐。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我们就会深陷于愤怒和分离的感觉之中,经文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修正这种境遇的指导:“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要回到和谐,就是要在怀疑升起时说‘不二’。在‘不二’中,没有分离,没有排挤)”。

不得不承认,把自己想象为无量之网中的躁动,似乎让我们的生活少了些浪漫,同时它却赋予我们一个强大的,理解自身和世界的方式。举例来说,当我们想要建立新的、健康和肯定生命的新关系;产生具有疗愈性的浪漫关系;或为中东问题给出一个和平方案时,我们必须在这个场域中,创造出新的躁动,让它能映射出我们的愿望。我们必须在时空,在我们的身体和世界的组成物质当中创造出一个新的“褶皱”。

这就是我们与无量之网之间的关系,我们被赋予了力量,在无量之网中,去构思、梦想和感受生活中的可能,同时它也将我们创造的一切反馈给我们。古老的传统和现代的科学都描述了这个宇宙之镜是如何运作的。在接下来的几章里将要分享的实验案例将会让我们看到,科学是如何描述这一反馈的。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将揭开许多创造的奥秘,它们同样也会开启我们对自己更深层次的探寻之门。

要完全了解无量之网,我们还做不到。老实说,科学也未能解答所有的问题,科学家们甚至不知道无量之网从哪儿来,而且我们还意识到,哪怕自己再对它研究上一百年,也未必能找到所有的答案。我们知道的是,这个无量之网的确存在。它就在此处,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情绪来引发它的创造动力。

我们可以将自己对无量之网的了解,高效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通过实践,我们与其他万有的连结将得以确认。而这种与万有的连结感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本来多么强大。通过这种深刻地觉悟,我们有机会变得更加平和,对他人充满慈悲,并积极地创造出能反映自己这些品质的世界,而且还可能不只如此。通过无量之网,我们有机会聚焦在这个与万有互连的生活特性上,用我们内在的感受、想象和梦想来实践它。当我们如此实践时,也就开启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的力量之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