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社会病》民间公益之惑(4)

中国社会病 作者:李松


中国报恩网即将关闭的消息,在微博、博客、论坛里,引发网民广泛热议。

该网站是国内第一家以“报恩”为主题的公益网站,创办人段非和许利娜为一对 80后夫妻,二人出身贫寒,在好心人援助下才完成学业。为了回报社会,2006年 6月 1日,他们创办了中国报恩网。

运行 6年来,中国报恩网已组织大小公益活动 60余次,为社会公益事业募捐善款 80余万元,帮助过上百名孤儿,以联络医院减免费用的方式救助了 12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命。

网站影响越来越大,运转成本也不断增加,给夫妻俩带来沉重压力。段非对记者说:“技术人员的开支、服务器托管费、确认受助人信息是否真实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等,每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正当中国报恩网陷入绝境时,石家庄一所职业学院伸出了援手,为他们提供办公场地、两室一厅的住房和一辆公益用车,还有技术支持。另外,还聘请夫妻俩担任德育老师,付他们工资,这样才使他们有了基本收入。

“在最困难时得到了爱心学院的支持,中国报恩网也将会走得更顺更远。”眼下的段非重拾自信,但对同行仍不乐观,“其实,并非所有的民间公益网都像我们那么幸运。由于自身缺乏‘造血’功能,不少民间公益网支撑一段时间后就难以为继,纷纷选择关闭。”

段非说:一个专业的民间公益平台,需要专职人员去做,就会产生费用,但又不能挪用善款,因此,如何解决运营资金问题,是民间公益网最大的困难。

谈方也表示,民间公益网站还没有一种成熟的资金来源模式,只有靠企业和慈善人士赞助,否则就只能创办者自己掏钱维护。“短期内,民间公益网运用个人力量可以维持运转,但时间一长往往就难以为继了。”

对于中国好人网的运转状况,谈方也坦言经费压力依然很大。但他说:“我坚信,只要真心做公益并且产生好的效果,就一定会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当中,民间公益网站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