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心理学》买进和卖出的理由(1)

金融心理学 作者:(挪)拉斯·特维德


有这么一个故事,暂且不论其真假。约翰·门德尔松是美国迪安·威特·雷诺经纪人公司的技术分析师,据说他总结出这么一个结论:每当他和儿子出去钓鱼时,股市就要下跌。

不管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事实确实如此:在星期一上午召开的公司战略研讨会上,他使全公司的60名经纪人都相信股票市场确实已经见顶。散会后每个人都去打电话,在当天的交易结束前,这条消息传播到600家机构投资者,当天道指下跌62点。一个人用这种方式诱发了股市少有的恐怖狂泻,这天是1986年7月7日。

经过一个月的平静之后,股市重新上行。这次上涨到前期高点附近,市场开始整固。没有人知道一个新的更强烈的下跌正在形成。

1986年9月11日,星期四。欧洲市场正在交易,人们谈论美国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美国政府国债期货合约下跌,但同前7天的连续下跌相比,这次幅度并不大。然而,在股票市场,情况完全不一样,一场暴风雨正在酝酿。

美国股市一开市,就涌出大量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卖盘,很快就将指数打到比基础股票低2~4个点的水平。这种下跌激发一系列相同的计算机程序交易系统发出大量卖出指令。而且,基础股票的卖压引起期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使得趋势更加明显,直到收盘股指跌去87点。“黑色星期四”之后的第二天,股指又跌去34点,直到跌到前期低点才获得支撑。

在图6–1所显示的图形中,“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四”不难辨认。

图6–1?道琼斯工业指数(略)

注:该图给出了1986年5月到1987年3月道琼斯工业指数走势,包括每天的波动范围和收盘价,注意1986年的两次大跌。该图还给出了90日和200日移动平均线、变化率和超买/超卖线,本书将在进一步解释这些技术指标。

买进和卖出的理由

“黑色星期四”过去不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在全美范围内随机挑选出175家机构投资者和125个个人大户,给他们发去调查问卷。他提出的问题是:“这期间你买进或卖出的理由是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