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别永远伤在童年》第2章 内在小孩是怎样受的伤08

别永远伤在童年:如何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作者:(美)约翰·布雷萧


孩子先天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是不稳定的,需要照顾者随时给予回应。如果照顾者没有准确地让孩子明白自己本来的模样,孩子就不会感到自己很独特。孩子还具有天生的灵性。在我看来,完整和灵性是同义词。孩子是天真烂漫的天使。克里斯托弗·莫雷的诗中提到了孩子如何“保有”这种“独特的神性”。这是一种天真和不容置疑的灵性,它将逐渐变成成熟和深邃思想的核心。

灵性涉及我们最深层次、最纯粹的东西,那就是真我。当我们拥有灵性,我们就会与独特的自我建立联系。那正是我们最原本的存在,也就是“我是谁”。灵性同样包括对万物相互联系的感知,能让我们感受到有更强大的事物作为我们生存的根基。孩子天生就是信徒,他们深知有某种比他们更强大的事物存在。

我相信,“我是”意识构成了我们主要的神性。一个人有了这种“我是”意识,他就是一个统一的个体,是一个可以接纳自我的人。这种意识,孩子天生就具备。你会发现,任何一个健康的孩子,竟然都会说“我就是我”。最深层的灵性就是这种“我是”意识,它涵盖了有价值、珍贵和独特这几种品质。

不是其他原因,而是心灵的创伤,使我们成为有共依存问题、常感耻辱的成年小孩。每一个男人或女人的堕落,都是一个完美、独特、珍贵的孩子失去了“我是”意识。

孩子天生易于接受爱和温情。孩子首先必须被爱,然后才能爱人。他们通过被爱学会如何去爱。蒙塔古写道:“在所有纯粹的人类需求中,爱的需求是……最基本的……它与其他所有需求不同,是人性化的需求,它使我们成其为人。” 婴儿不具备成熟而无私地去爱别人的能力。不过,他们在每个特定年龄段都用特有的方式来爱。孩子的健康成长依赖于有人无条件地爱他、接纳他。只有满足了这一需求,孩子才能散发出爱的能量,才能够爱别人。

如果孩子本身没有得到爱,他就会缺乏“我是”意识,依赖性变强,自我中心意识开始作祟,永远也无法形成真我。我所说的受伤的内在小孩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就是在适应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后果。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是孩子遭受的最严重的缺失。一个成年人内心如果埋藏着不完整和受伤的内在小孩,他的耳畔就无法听到来自别人的世界的声音。但是,对爱的需求却从未离开过他。渴求依然存在,受伤的内在小孩只好努力用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方式去填补这块空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