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供能(2)

技术改变战争:全球军力平衡的未来 作者:(美)本杰明·萨瑟兰


美国宇航局支持激光供能技术的一个原因是,它希望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帮助太空天梯运行。这是一种在科幻小说里常见的设备,一些工程师认为可以将其变为现实。实际上,这是一种巨型梯子,向上延伸数万公里直达太空,与在轨卫星相接。由激光束提供能量的攀爬机器人从地面开始往上爬,或是从太空往下爬,从而把载荷带到轨道上去。这样一来,火箭就变得多余了。美国宇航局华盛顿特区技术办公室的安迪·佩特罗(Andy Petro)说,事实上,激光功能技术或许能够彻底改变太空探索的经济支出。他说,着陆舱射出的激光束可以在月球或火星的背阴面(比如火山口)为探测车提供能量,从而有可能发现水的痕迹。

激光功能的效率也在提高。几年前,激光束所能转化成的电脑不到40%,目前能达到60%,而且成本还有所减少——这得益于对更加先进的激光打印机、CD刻录机甚至是理发设备的相关研究工作。此外,工程师们还发现,通过使用长度较短的光学纤维可以让激光束变窄,从而让能量变得更加集中。这种高密度激光更适用于激光供能领域,因为收集激光的电池可以做得更小。

佩利肯无人直升机飞行成功意味着,激光供能技术的首要应用就是为无人机提供能量。现阶段,大多数小型无人机都得依靠电池供电,因此航程很短。激光动能公司表示,包括某些特种部队装备负责人在内的一些美军官员都对无人机激光供能系统表现出了兴趣。美国国防部高级项目研究局也在赞助激光供能技术相关研究。上了一定年纪的英国读者或许还记得丹·戴尔(英国版的别克·罗杰)驾驶的宇宙飞船,它是由从地球发射出去的“冲击波”来提供能量的。这个存在于科幻小说里的情节或许可以被证明不是这么遥不可及。

本文于2011年3月首次在《经济学家》上发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