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一小撮”货币主义者(21)

美联储 作者:(美)威廉·格雷德


有关这个课题,记忆是会产生误导的。每一代人都会恋旧地向后看,想象着前一代人的生活会更加简单、更少苦恼,当然,也包括生活成本更加廉价。我们可以用一句著名的俏皮话来表达人们的这种怀旧渴望:“这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一支5美分的好雪茄。”现代美国人会深切怀念自己生活中还出现过50美分的电影票、赫尔希酒吧卖出的10美分美酒和不到3000美元可供全家人出游的雪佛兰汽车。

对廉价的无比怀念模糊了通货膨胀的真实发展史。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物价已经飞升近20年的时间,但还远不至于走到最糟糕的境地。尽管1979年时的通胀率已经超过13%,并足以拉响警报,但还远不及1947年的14.4%、1918年的超过17%和1864年的27%。

美国的历史发展并不总是平静和繁荣。物价总是涨涨落落,且每次涨落都会带来极具破坏性的后果。纵观整个美国史,只有几个有限的时期可以称得上是“物价稳定期”,而每次平静日子的到来都是以许多普通百姓遭受灭顶之灾作为代价,即物价和收入都同样低得可怜。

如果历史学家能够在整个美国历史背景下仔细核对物价的涨落数据,就会发现其具有一个明显的运行模式。到底是什么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急剧上升之所以会反复出现,暗藏在这些经济创伤之下的致命因素其实并不是经济,而是政治,即美国政府做出的某些选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美国政府拒绝做出的某些选择。我并不是说政府是在蓄意策划引发物价的爆炸式上涨,但周期性爆发的极端通胀现象明显是在政府做出某些决策之后发生的。

美国历史上多数时间的物价涨落都维持在适度水平上,但其中有6段明显的“插入式”时期出现了物价的突兀型飞涨,如果在美国整体通胀历史的图表上看,这6段时间的物价走向是呈急剧上升的尖形曲线(参见附录A)。历史学家不免会问:这些历史时期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会导致通货膨胀急剧恶化呢?

第一次通胀恶化发生在共和政体诞生之后,即美国独立革命战争爆发后出现的通胀横行,尽管搜集而来的有关这段时期的物价数据并不可靠,但那段令人记忆犹新的创伤却留下了一个口口相传的口头语——“一文不值”;第二次通胀高峰发生在1813年至1814年,当时年轻的美国正在进行并完成与英国的残酷战斗,即1812年战争;第三次通货膨胀的爆发最为严重,当时是19世纪60年代,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整个美国被卷入一场血腥且代价惨重的南北战争之中;第四次比较深刻的通胀爆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第五次则爆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后一次,也就是目前这场通货膨胀发生的最开始,则是与越南战争“相依为命”。在这6次通胀爆发期中,只有最后两次是伴随长期且疼痛的通货紧缩期,即物价陷入最低潮的时代。通货紧缩并不为现代美国人所熟悉,除了某些仍然记得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老人们。但物价的回落依然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让美国人承受了更为混乱的折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场无法被赎回、工人的普遍失业,以及人民的极度贫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