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选择》第三章 职场中的第3选择(6)

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作者:(美)史蒂芬·柯维


她可以打发我的朋友,或者对他的要求做出妥协,这些做法都很简单。然而,她能觉察到双赢的可能性,她没有为原有的馅饼斤斤计较,而是预见到一个更大馅饼的前景。她认为若能将我朋友的需求、能力与客户的需求结合起来,可能所有人都会得到发展。最终的结果是开辟了一项全新的业务,还获得了一位每年都能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合伙人。就我所知,那家公司的规模最终拓展了一倍,跟这位年轻人对公司所做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让我们看看这位女性是怎样带领她的团队走向第3选择的:

首先,她愿意花时间倾听。她想了解这位年轻员工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的情绪。表面上是她想知道他为何对薪酬不满,但在更深层面上,她是想了解他的全部想法,以及他能为公司所有员工而不仅仅是他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回报。

其次,她深入了解他。她不断地邀请他来,发掘他的想法并且让其他有想法的员工也参与进来。她珍视他独有的天赋与洞察力。

最后,团队达成协同:新的服务、新的产品、满足重要客户需求的新方法,此外还开发了客户的新需求。

所有这一切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机会一旦出现,领导者就会采取第3选择思维方式。员工带着抱怨来,她从中却看到发展业务的机会。她视冲突为沃土而不是战场。

抱有冲突消解心态的人大多把冲突视为和解。这关乎的是馅饼如何切分的问题。你要么与对手和解,要么针锋相对。你可以放弃馅饼,也可以为之而斗争,并且掌握如何占据优势的技能技巧。然而即便你能随心所欲地切分,它也不过是同一块馅饼。

相反,第3选择则改变了这种形势。它关乎的是做出一个更大、味道更好的新馅饼——或许呈指数级增长的馅饼。大部分的冲突消解是和解性的,而第3选择是转折性的。如果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中陷入冲突,我一定不能下意识地进入防御型思维模式。这至关重要,但是也高度违背直觉。对挑战的本能的下意识回应就是对抗或逃避,这是动物出于本能的做法——它们只有两种选择。然而,成熟的人类能够采取第3选择。记住协同的第一种思维模式是“我看到自己”。我有能力跳脱自我来检视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我能审视自己的动机:我为何陷入这种境地?我是不是总以自我为中心?我需要关注和肯定吗?我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了吗?我真的关心这个问题吗?如果我已经肯定了自我价值,如果我对自己的贡献和才华充分自信,我不需要在你面前为自己辩护。我可以向你坦诚地表达我自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