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寻找革命方程式(1)

为什么是毛泽东 作者:任志刚


寻找革命方程式

很少有人关注毛泽东在从事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他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例如黄爱和庞人铨的被杀,意味着工人运动的领袖们没有自保的力量,虽然他在后来十分隐晦地说道,在中国,工人力量太小,农民才是革命的主力军。其实只要想想就可以明白,俄国列宁之所以成功地依靠工人的力量获得政权,是因为俄国工人手里有枪,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份。美国不可能产生皇帝,因为美国全是杀人犯,人人手里有枪。中国的工人在极端活不下去的情况下会罢工,但罢工的目的是争取活得好一点,即使是获得胜利,也不是从此就当上主人,而是又去为老板干活了。这时候罢工的组织者,反倒面临老板们报复的危险,这完全是一件风险大、利益小、没前景的事情。对于毛泽东来讲,这样的试验他居然尝试了多达十次,可见一开始他对走列宁之路也是满腔热情的,也正是因为他做得最多,所以他也决绝地反对再继续这样的游戏,他已经试过太多次了,又是一个此路绝对不通。继温和的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之后,毛泽东又否定了走工人罢工之路获得利益和力量这一条路,他有绝对的资格说与虎谋皮的道路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

毛泽东的行动力获得了陈独秀的赏识,这时候他开始进入共产党的最高层。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俄国的列宁为了对付西方的压迫和封锁,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姿态,就是表示愿意放弃在中国的一些利益。在这个问题上常见的错误有两个,一个是以共产主义的名义说列宁多伟大,忽视了列宁只是口惠而实不至,最终中国并没有因此回收什么利益;另一个则是相反,口头上歇斯底里大骂俄国人,好像是宁可不活了也要和俄国人干一架,可等真正打起来就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国与国之间说白了就是利益之争,既然是利益之争,就要按照最终的结果来衡量。俄国人既然准备和中国打交道,自然要挑选合作者,这时候俄国人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过于微弱,远不如与国民党合作更有希望。孙中山先生在求遍西方各国无结果之后,接受了这一貌似友好的表示。

后来党史在描述这一过程时使用了这样的字眼:几年来工人运动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较小,所以要和国民党合作。这时候的共产党力量甚小,国民党力量也不大,他们被另一个强力所控制着,那就是俄国人插手中国了。俄国人表现出罕见的不贪婪,不是俄国人改性子了,而是俄国人消化不了了,他们不想两条线作战,想着安抚中国人,想着在中国培养自己的代理人,历史真相不过如此,但这种迷雾居然围绕了几十年,所有的说辞在利益面前最终失去了意义。

真实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共产党的领袖们多数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缺少行动力和有效的组织力,很少有人能组织成功的罢工,只有毛泽东花大力气验证了此路不通,可是这样的否定并不能带来成功,因为毛泽东也没有找到成功的道路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孙中山也在跌跌撞撞寻找出路,几经挫折,在对西方帝国主义大大失望之后,俄国的列宁表示了善意,孙中山接受了俄国人的这一表示,也有合作意向,于是乎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就陆续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这是没有办法的路子,国共两党都需要借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