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对完美》第一章 基因改良的道德标准(2)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 作者:(美)迈克尔·桑德尔


有人会辩称,试图怀一个失聪的孩子,或一个将来进大学时学术能力测验会考高分的孩子,就像自然生产一样,有个关键的着眼点——无论这些父母如何极力增加概率,还是不能保证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这两种尝试皆如玩基因遗传乐透彩般,受制于难以预测的变化。这种辩称同时也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这些不可预测的因素,让这件事的道德影响变得如此不同?假使生物技术能去除不确定性,让我们可以完美地设计出孩子的遗传特质,结果又会怎样?”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反复思索,我们决定暂且把孩子放一边,来想想宠物。在蓄意生出耳聋孩子这个热议话题过去约一年之后,一位名叫朱莉(她不愿意公开姓氏)的得克萨斯州女人,正哀悼着心爱的猫咪尼基之死。“尼基很漂亮,”朱莉说,“它特别聪明,能听懂11个指令。”她听说一家位于加州的公司提供克隆猫的服务——基因保存和无性克隆。这家公司于2001年成功制造出第一只克隆猫[叫作 CC,副本( Carbon Copy)的意思],于是朱莉寄了尼基的基因样本和5万美元的费用给这家公司。几个月后,她收到了基因完全一样的小尼基,她非常高兴。朱莉表示:“这只猫咪和尼基一模一样,我没办法找出半点不同的地方。”

这家公司在网页上公布了克隆猫降价的消息,现在只要32000美元。要是觉得这个价格还是太高,他们再送上不满意即退费的保证。“倘若觉得订做的猫咪不够像原来的基因供体,我们将不问任何原因,全额退费。”其间,这家公司的科学家也致力于开发新的生产线——克隆狗。因为狗比猫更难克隆,公司打算收取10万美元甚至更高的价格。

很多人觉得克隆猫狗的生意很古怪。更有人不满的是,明明有成千上万的流浪猫狗需要收留,却宁愿花一笔不菲的费用来制造一只订做的宠物,实在很不合理。也有人担心,在试图成功无性克隆宠物的过程中,会有多少动物的生命在孕期当中夭折?但假使这些问题都能够克服,我们会止步于无性克隆猫狗吗?要是无性克隆人类呢?

表达心中的不安

遗传学上的突破同时为我们带来希望和困境。带来的希望是,我们也许很快就能治疗和预防大量衰竭性疾病;带来的困境是,新发现的遗传学知识或许也能使我们操控人类自身的自然状态——例如改善我们的肌肉、记忆力和心情;选择孩子的性别、身高以及其他遗传特质;或者增进我们的体能和认知能力,把我们自己改造得“比好更好”(Better than Well)。大部分人至少对某些形式的遗传工程感到不安,但要表达出感到不安的理由却不容易。那些耳熟能详的道德和政治言辞,使我们很难说出改造人类的自然状态有什么不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