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创造即“变心中所想为现实”(1)

电通“鬼十则” 作者:(日)柴田明彦


我曾经在自己心中描绘过以后理想的职场蓝图,那是一个兼具“创造与感性”的世界。抱着这样的理想,我分别参加了两家广告公司(电通和博报堂)以及两家电视台(富士电视台和朝日电视台)的面试。当时有大学同学告诫我,四家全是大公司,面试落选的风险很大。但我却很乐观地想好了以后的路:万一四家全落选,大不了就自己创业,做个青年企业家。现在想来,当时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能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最终,我幸运地被电通公司录取,一路走到了今天。而我曾经仅凭直觉描绘的职场蓝图也一直牢牢地刻在我的心里。

在此我想引用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过的一段演讲。那次演讲非常有名,甚至被人们奉为经典:

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去模仿别人的活法。不要被电视剧的剧情牵着鼻子走,因为那不过是按照别人的想法活下去罢了。不要因为别人指手画脚而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勇于相信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直觉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你内心的想法与直觉早已探知你到底想走一条怎样的路,而其他的一切相比之下都是无关紧要的。

然而事实上,对于每日马不停蹄、四处奔波的大多数生意人来说,基本上不可能让他们忽然停下脚步,隔绝周围一切干扰、用心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进行所谓的“自省”。他们整日被世人的评价以及所属团体的理论、习惯、风气、价值基准、人情纠葛等牵着鼻子走,更是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不知不觉间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束之高阁。这种顺应人的惰性、随波逐流的态度越来越被人们推崇为轻松的生活方式。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回避种种摩擦、压力而一味地拒绝探讨、解决问题,甚至停止思考以逃避的话,不久之后你就只能感受到令人压抑的封闭感了。

在考察职场经历之际,如果只是单纯地回忆过去、遥想未来,那真是太浪费资源了。所谓创造,并不局限于某些特定行业、特殊部门,也不仅指开发能力等技术才能。

当下的流行语中有一个关键词叫作“多样性”(diversity)。就像每个生意人都具有自身的固有特征那样,我认为“创造”的定义也富有多样性,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组织、团体和集团都具有“将个体同一化”的魔力。如果长期待在某个组织里,该组织的成员们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开始追求同样的价值观。而另一方面,对于“另类”的价值观、事物、现象、人物等也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排斥感。就像“寒舍”、“敝公司”对应“贵府”、“贵公司”那样,人们在心里筑起“肉眼看不见的城墙”,以此来区分内外,并渐渐习惯用这种意识或者说所谓的“敌我”二元论来轻率地判断事物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