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理指标与心理指标(3)

信号与噪声 作者:(美)纳特·西尔弗


作为业界资深人士,桑德斯对过分强调“五大指标”的做法持怀疑态度。他告诉我说:“这些指标也没有多么玄妙,无非是快速奔跑、用力投球之类的技术,其实人人都懂,只是球探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些数据。问题是,这些技术真的可以有效地塑造得分球员吗?那些指标真能转变为可用的技术吗?以击球速度为例,若一个球员击球的速度很快,但他却不相信自己,总是想去做投手,那他的击球速度就成了不可用的技术,也就是说他的击球效力没有转变为可用的技术。”

桑德斯不太注重这些生理指标,而是更加看重可用的、适用于比赛的技术。桑德斯认为球员的心理指标可以决定其生理转变的程度。心理指标通常比生理指标显露得晚些。桑德斯的妻子是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她的指点下,桑德斯作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24岁之前都处于心理未成年期。对于那些年龄小于24岁的球员,如果桑德斯发现其各项心理指标正在发育的话,就会暂缓将其从名单中除名;对于那些年龄大于24岁的球员,就要看其球场表现了。有趣的是,24岁正好是球员在2A级小联盟中效力的年龄,此时刚好可以开始根据其统计数据来预测其球场表现。

桑德斯并没有明确地指出一个球员的心理指标应当包含哪些内容,但是通过我们之间的交流,对于他认为有助于预测大联盟胜率的五大智力和心理能力,我进行了总结。

赛前准备和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运动不同,棒球队员一周有六七场比赛。足球或篮球队员只要比赛当天进入状态即可,但是棒球队员不行,他们每天都要保持参加职业赛事的状态。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科目训练。桑德斯喜欢提前到达球场,因为他总觉得赛前预热(相比比赛过程)更能体现出队员的科目训练效果。例如,前文中提到的那个9月的晚上,在芬威球场进行场内练习时,佩德罗亚显然比队友更专注。他在进行常规训练,无法忍受任何干扰,这干扰当然也包括某个不知名的记者试图对他进行采访。

全神贯注和集中精神。尽管和赛前准备有关,但这一项特指球员在比赛过程中自我控制的习惯。棒球是条件反射型运动,击球手只有3/10秒的时间决定是否挥棒击球,内野手在地滚球离垒的瞬间就要做出反应。桑德斯说:“球员若精神不集中,我们也拿他们没辙,但我希望游击手和中场内野手能集中精神应对每次投球。”

竞争力和自信心。所有职业运动员天生就具有竞争力,这种说法似乎成了公认的道理,所以棒球手在职业生涯早期必须克服自我怀疑和其他心理障碍。前一秒还是高中的风云人物,下一刻却在安纳波利斯到格林斯博罗的大巴车上读着网上有关自己比赛失利的报道,心情立刻跌到谷底,这些都得学着自己调节。每当桑德斯看到一个颇有天赋的球员难以打出成绩时,他总在想:有没有一种成功的欲望能与失败的机制抗衡?对成功的渴望能否足以战胜对失败的恐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