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宅男康德(1)

不疯魔,不哲学 作者:哲不解


哲学十二钗正册  

老宅男康德

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都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作伊曼纽尔?康德。

——戈洛索夫克尔 18世纪,德国,柯尼斯堡。

如果当地居民,谁家的表走得不准了,那么需要做的只是蹲点到康德家门口调时间,因为每天下午4点,康德会准时出门散步,其准确度相当于今天央视《新闻联播》前的××表为您报时。这一规律行为直到卢梭《爱弥儿》的出版,作为卢梭超级粉丝的康德,对《爱弥儿》爱不释手,以至于忘记散步。那天下午4点,教堂的钟一如往常敲响,可康德还未现身,柯尼斯堡陷入一片恐慌,大家一致以为:K!教堂的钟竟然坏掉了!

康德,男,生于1724年,死于1804年,一辈子宅在柯尼斯堡,他出生的那年在遥远的东方社会——中国,雍正二年,四爷党们正在政坛上龇牙咧嘴,禁止基督教在华传播,闭关锁国外表貌似彪悍内心却早已惶恐;他死的那年,曾经璀璨耀眼的德国古典哲学迎来了它的终结者——费尔巴哈同学诞生。

用我们的话,康德小时候是个穷苦放牛郎。爹爹是工匠,家境极其贫苦,家中兄弟姐妹又多,13岁时康德经历了丧母,16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柯尼斯堡大学,并对牛顿的思想与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小伙子康德正准备在思想领域大展拳脚之际,他的父亲却撒手人寰,家里的经济来源从此中断。如若放在中国,康德同学的案例可以为“希望工程”拍广告了。可优等生康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本欲继续深造的他毅然决然放弃学业,选择当家庭教师赚钱补贴家用。

在当时的欧洲社会,家庭教师的地位和家仆不相上下。曾经自负骄傲的哲学男青年康德大吼一声:“不要绕着困难走,要迎着苦难行。”从此,他在家教之路上走了9年,更将学生家长——女东家凯萨琳伯爵夫人家教成自己的绯闻女友。

1755年,昔日同学都已成为名流新贵,金融小开,弟妹们这时也长大成人,优等生康德以32岁高龄重新回归大学。厚积必然薄发,康德先是以拉丁文论文《论火》顺利通过柯尼斯堡大学哲学系硕士答辩,3个月后又乘胜追击通过了第二篇论文《对形而上学知识的第一原理的新解释》,答辩结束,康德留了校,成为柯尼斯堡大学一名编外讲师,所谓编外讲师,也就是收入由听课学生支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