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一样的制度创新(4)

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作者:程超泽


国有企业所占的比例也反映了经济自由化程度。造成中国国有企业所占比例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中国或外国私营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迅速地在中国的扩张。生产总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比例的外国企业,每年大约以50%的速度扩展,而个人所有制则每年以24%的速度扩展。这一扩展速度在2001年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达到了一个崭新高度。虽说这种扩张速度不可能无限期地一直保持下去,但这么高的比率已延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一段困难时期也保持了较高比率。如今,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其比例超过50%。

国有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问题一直是改革进程中中国政府遇到的最棘手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种亏损增长迅速,许多亏损企业从国家控制的银行获得越来越多的“贷款”,一种永远不用偿还的变相补贴。此外,国有企业的亏损大概要比统计披露的还要大得多。不适当的会计制度和监督制度,加上可以过量地获得银行贷款,助长了国营企业对国家予取予求却又不思进取的经营作风。巨额亏损扩大了政府的预算赤字,多年累积形成了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坏、呆账。

关于处理国有企业问题的时机,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变量和来自各方的不同意见。但是,中央政府的战略轮廓到那时已日渐清晰。最初,中国做了美国在遇到大规模金融失败时所做的事,把破产的那些企业同经营好的企业合并,让后者承担前者的债务和对它们雇员的责任。这一策略成功地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它所采取的措施是,限制卖不掉商品的公司进一步生产,同时削减对大批亏损产业的资助。到90年代中后期,许多企业即便处境困难,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由政府包办,他们必须自负盈亏。这样的做法,刺激了企业不得不转而投向乡镇企业或者外国企业以组建合资企业。于是,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掀起了外资或私营寻求合作伙伴,甚至买壳资源的情况。破产的国有企业极其缺乏资金,而私营或外资能挽救它们。后者对濒临危机的中国企业注入优质资产,使它们咸鱼翻身,浴火重生。到21世纪初,国有企业改造再生已到了攻坚的阶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