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悲催的老虎(2)

风月有痕 作者:老猫


岳珂《史》里,更详尽记载了一件妇孺斗老虎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十九岁的小伙子放牛,还有两个小朋友跟着玩儿。这时候老虎来了,目标就是那头吃草的牛犊。两个小朋友不知道老虎是什么东西,抓起地上的石子、瓦砾就扔过去,把老虎打愣了,可老虎不肯放弃猎物啊,顶着困难还要咬牛。小伙子家里穷,就指着这头牛呢,心里生气,转头回家取斧子去了。到了家,跟他娘一说,他娘立刻吆喝人一起去——当时村里男人都在种地,跟着走的,就是一群拿着镰刀、锄头的女人。

大家到了放牛的地方一瞧,牛犊还和老虎相持着呢,两个小孩爬到树上观战,嬉笑自若。小伙子轮着斧子冲上去,老虎舍牛犊奔他而来,刚跑到他身边,牛犊又开始攻击老虎。老虎又折回去咬牛。一幅画面就这样展开:老虎在抡着斧子的小伙子和浑身是血的牛犊间来回奔跑,树上的小朋友和周边的女人齐声呐喊助威,一场好斗,直到黄昏。这时候下地的男人们赶来了。老虎心虚了,落荒而逃。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也有实例。元好问《续夷坚志》讲,金章宗曾经到兴州(今滦平一带)射猎,当地有人献上了好多头猎虎犬。打猎的时候,一只犬当诱饵,冲上去挑衅老虎,老虎大怒,追着它跑到开阔处,群犬一起上,左右撕咬,老虎几乎难以招架。当老虎发现势头不对想撤的时候,晚了,那些猎犬反身追着它咬。可怜的老虎难以走脱,精疲力竭,行动迟缓了,卫士们再把它射倒,“竟毙于群犬”。这真是太倒霉了。

总之,在古代的好多记载里,老虎就从来没占到过便宜。也许正因为如此吧,在很多民间故事里,老虎的性格有时可以说是——相当温柔。《湖海新闻夷坚续志》里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元世祖至元年间一个半夜,住在温州城外的接生婆吴老娘忽然被敲门声惊醒,出去一看,是两个人抬着轿子请她去接生。吴老娘二话没说上了轿,就觉得轿子走得飞快,即便路边荆棘丛生,速度也没减缓。到了一个大房子里,吴老娘为产妇接生了一个男孩儿。接着,她又被飞快地抬回家。家人问她,她只觉得恍如梦中,说不清楚去的谁家。

正奇怪呢,门外有老虎的啸声。扒门缝一看,是两只老虎。全家都吓坏了,不敢出去。直到天亮老虎走了才开门,发现门口放着一只猪腿、一只牛腿。原来,吴老娘是给老虎接生去了,这些就是老虎的谢礼。书中感叹道:“谁谓禽兽无人心哉!”

要说最倒霉的老虎,不是在野外挨饿挨揍的,而是抓住被人围观的。宋朝的文献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市人有弄虎者,儿辈请观,饲以豚蹄,睹其攫噬。就是大家在闹市中围观老虎吃猪蹄呗。

关于被捕的老虎,清初王士祯《分甘余话》里写了件真事。那还是在明朝的时候,开封藩王的王府宫门前,就养着一只老虎,给扔过去猪蹄,它也不吃。王士祯特别强调,此事是他爷爷亲眼所见,他认为这是老虎在持斋。

其实王先生是不懂心理学。不光是老虎,谁被长期拴着圈着,还要被围观,指指点点,都吃不下东西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