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消隐”的本质(2)

野性的力量:你就是你所期待的英雄 作者:(英)艾丽·哈里逊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面层次的“蜕皮”将我们引向“消隐”的第二个层次:一个更加根本性的改变——由里而外地,我们的本性、习惯、观点和需要从根本上被彻底打破、重建。这一更深层次的转变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摒弃“毛毛虫”形态——摒弃我们所熟悉的习惯、个性、观点和传统;第二阶段,我们进入“蛹”状态,开始一段迷失方向的时光,在我们旧的实体和新的实体之间过渡;第三阶段,我们以“蝴蝶”的形态出现,拥有全新的个性、举止行为和生存方式。

来自各个年代的人都倾向于认同,转变模式分为相类似的三个阶段。法国人种研究家、人类学家阿诺德 ·凡·根内普(Arnold vanGennep)在他 1909年出版的书《转变仪式》(Les Rites de Passage)中,表述了一个这样的关系图。根内普研究了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传统,关注人类在转变的重要时刻——开始一段旅程、进入一间寺庙、从一段人生阶段走向下一段——采取什么仪式。他提出,在这些仪式中总是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我们熟悉的过去断绝;第二阶段,进入一段初始时期,在两个形态之间过渡;第三阶段,回归到日常生活中,身上带有我们从仪式中获得的见解和才能。根内普把这三个阶段称为:分离、开端和结合。

此后,根内普的著作成为其他转变模式的基础。1949年,当美国神话作家约瑟夫·坎贝尔创作《英雄之旅》(Hero’s Journey)时,他描述了相似的阶段:离开、开始和回归。在 1979年,威廉 ·布里奇斯(William Bridges)有关转变的作品也详细说明了三个阶段:终结、开端和新起点。不论我们是倾向于认同毛毛虫变蝴蝶的自然模式,还是倾向于认可这些人类的转变模式,转变之旅是一样的:“消隐”是一个过程,它带领我们越过“开端”,转变为一个新的自我。

消隐开端新起点蛹蝴蝶转变之旅“消隐”经常以某种混乱的形式出现。通常,这种混乱不是十分明显——愤怒、急躁、失眠,对我们当前的状况感到不满,对新奇或不寻常的事物深深渴望。但在其他的时候,特别是当我们未能捕获内心的征兆时,对改变的召唤可能会更明显和更引人注目,比如说生病、抑郁、裁员、经济衰退或者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

当这种混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进入到“消隐”的过程中,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信仰、态度、观点、关系、习惯、形态、结构和系统,我们的旧世界开始瓦解、消失。“消隐”带领我们进入转变的中间阶段——开端。这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在这里,过去的我们被抛弃,而新的自我还未形成。在这一阶段,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内在的转变。认真倾听内心的渴望,我们渐渐向自己所期望的那个自我转变,响应在“开端”之前的召唤。新的自我渐渐从内在开始呈现,当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它身上的时候,我们前进到了“新起点”。在这里,我们收获旅程的奖赏,以新的个性、观点、信仰和发展潜力返回到尘世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