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繁荣》第十一章 美好生活(6)

大繁荣 作者:(美)埃德蒙·费尔普斯


伏尔泰认为,社会缺乏相应的智慧、专业知识和善意,因此无法设计、运行和维护可能实现的最佳经济结果。尽管对很多重要的事情知之甚少,但我们可以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进而拥有美好生活,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经济体。伏尔泰鼓励我们利用已经掌握的以及在前进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使生活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收获。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是法国经济学家首先发现了企业家的关键作用。

在20世纪中叶,人们更加关注职业生涯带来的满足的性质,以及个人掌握和利用的知识对这些满足感的作用。这方面的思想先驱是约翰·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影响哥伦比亚大学几十年的学术巨头。杜威先于哈耶克认识到,普通工人掌握了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专业知识,并强调人们需要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即便是普遍教育程度的工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并获得知识进步,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完成其他人安排的适当任务,可以掌握某些技能(知识的一种类型)。此外杜威似乎还认识到,每个工人都可能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的事情,因此,工人们完全可以围坐在会议桌前进行内部讨论,为当前的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年发表的影响深远的论文中对人类的需求进行了分类,在分类时,他为精通某种技能或产业(通常是经过学习培训)的需求留出了位置。这种需求紧随最基础的生理需求和第二层级的安全需求。马斯洛还认识到了参与问题解决过程的需求,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

约翰·罗尔斯在其关于经济正义的权威著作的结尾处,非常清晰地描述了实用主义流派关于美好生活的理念——他称其为“亚里士多德派”的观点。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通过发掘自己的天赋或能力获取知识,这是自我实现的本质。这种自我实现(或者我们能够做到的部分自我实现)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核心动力。罗尔斯的论述清晰有力:

人类喜欢发挥他们的能力(包括天赋和后天获取的能力),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复杂性越强,这种愉悦感就越强烈……这是一种激励规则,是许多欲望的根源……还有,它表现为一种心理规律,影响着我们的欲望组成的变化,而且意味着一个人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提高……在人们培养起这些能力并掌握使用技巧后,他当然愿意从事他的新技能能够胜任的更复杂的事务。他在以前能获得满足感的简单事务已不再有足够的吸引力……现在我们可以接受亚里士多德规则了,在考虑到其他假设的情况下,发挥和培养熟练技能通常是理性的选择……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理性的选择可以使人动力十足,并且尽可能发挥其最大现有能力。

阿玛蒂亚·森1992年和1999年的著作是对这个学说相对较新的补充。森指出,目前对于亚里士多德定义的美好生活的思考缺失某些基本内容。现在仍在讲授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先不管是否排斥其他学派)把“效用”或幸福当作一系列产品和休闲选择的函数,这种幸福还可以被视为消耗的资源的间接函数。仿佛经济生活的参与者都参加了一场综合性的一次性大拍卖,将他们的整个未来投入交易。森对此表示反对。在他的“能力方法论”中,人们生活中获得的所有满足都要求具备相关的“能力”——做事情的能力。选择获取何种能力是实现满足的一部分。因此,他赞同马歇尔和缪达尔关于工作具有吸引力的说法(参见第三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