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繁荣》第十一章 美好生活(9)

大繁荣 作者:(美)埃德蒙·费尔普斯


接下来是现代主义哲学家。在美国哲学家中,描写活力主义最热情的莫过于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他亲眼见证了时代的活力。詹姆斯于1842年生于纽约市,亲眼目睹了美国经济的巨大变革——从相对缓慢的爬升到爆炸性的创新。在他的伦理规范中,新问题和新体验带来的兴奋是美好生活的核心。如果说沃尔特·惠特曼是反映美国精神的诗人,詹姆斯就是概括美国精神的哲学家。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一种观念悄然兴起: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本我,但人们成年后并不是很清楚这个本我到底需要什么。这种观念意味着,生活之旅不仅是自我实现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前进,而且是一次“自我发现”之旅。通过一系列尝试,我们会发现“我们是谁”,答案可能和旅程初期的设想有很大不同。这样一种看待美好生活的态度,由当今一位成功的歌手兼词曲创作者嘎嘎小姐(Lady Gaga)非常清楚地表达了出来:

《天生完美》(Born This Way)这张新专辑是关于重生的各种思考……在一生中,你能够不断得到重生……直到你发现自己的内在身份,只有它才能最恰当地描述你到底是谁,并让你感觉自己是生活的成功者。

在职业生涯结束前发现自我并不意味着个人发展的终结。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和罗尔斯的自我实现都可以继续,由于完成自我发现,它们可以有更明确的方向。这意味着,没有必要假定自我在整个发现过程中保持不变。

自命不凡的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提出了大量的新观念,改变了我们对动机乃至生活本身的思考。他探讨了深入未知的探险、战胜困难、遭遇挫折、学习在逆境中坚持以及“一切不能杀死你的,都将使你更强大”等内容,并提出了许多箴言,尤其是他看清了以实用主义态度看待美好生活的缺陷。当我们为下次拍照节食,或者为创业项目省吃俭用时,我们并不是真正在为未来的收益做出牺牲,我们会很高兴参与那些能带来很多收获的项目,而不在乎需要我们付出很多。正如尼采所看到的那样,我们参与这些项目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挣钱。他解释说,项目中遇到的障碍并不是实现物质回报需要的成本,相反,克服障碍本身就是满足感的源泉,因此这些项目本身就是回报——最有价值的回报。

威廉·詹姆斯的朋友、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也是19世纪高度现代性的见证者和活力主义的又一杰出代表。柏格森继承了尼采关于人们需要挑战的思想,认为人民被生活的激流鼓舞,并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创造的进化”——这也是他的书名。柏格森讨论的主题是,深入参与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会改变一个人,使其不断“成长”。《创造的进化》一书认为,“成长”的重要性远大于“存在”。当然,除尼采之外活力主义的先驱还有很多,例如蒙田、易卜生和索伦·克尔凯郭尔等人都认为我们必须重塑自我,才算真正存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