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溪图腾(1)

茶之原乡:铁观音风土考察 作者:谢文哲


考察安溪本土的氏族信仰,我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即绝大部分氏族所固有的文化标志已经难以复原,这是十分遗憾的。但是,这从中却引发我的另一联想:所有安溪人的“氏族信仰”是什么?

氏族信仰亦即“图腾崇拜”,是一种宗教信仰,约发生于氏族公社时期。“图腾”一语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原始人认定,本氏族人一定起源于某个特定的物种,与某种动植物构成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氏族最古老的祖先。图腾崇拜与其说是动植物的崇拜,毋宁说是对祖先的敬重,这样更准确些。图腾物中动物多于植物。北方中原黄帝部落的图腾是“龙”,南方楚人的图腾是“凤”,当秦灭六国实现南北统一时,文化也互相交融,于是出现了“龙凤呈祥”的图案;又因为是中原部落统一中国,“龙”遂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泉南,每逢节庆活动,大规模文艺踩街中必有民间拍胸舞一项表演。值得注意的是,舞蹈者往往装扮奇特,头戴一稻草与红布条绞合编成的草箍,草箍于头前向上翘起一个尖顶,酷似蛇头,而红布条恰在“蛇头”中央露出,犹蛇在吐信。倘若这舞蹈确如人类学者所推断,起于古闽越族的祭祀活动,那么这头箍无疑就是闽越人“蛇”图腾崇拜的表征了。(门字内加一“虫”——蛇也是虫,合而为“闽”)

根据 2004年人口普查统计,安溪本土现有姓氏 469个,其中单姓 466个,复姓 3个,但在如此众多的姓氏中,却鲜见氏族图腾。笔者曾对本族以“宝树”为族号不得其解,最近主编厚安谢氏长房族刊《尚志春秋》时,有了意外的发现:东晋孝武帝时代,谢安率领晋国八万兵马,大败强敌苻坚百万大军,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后,一日,孝武帝驾临谢安官邸,走到庭院里发现一棵雄伟的大树,长得青翠茂盛,非常特别,便指着大树对谢安说:“真乃谢家宝树也。”“宝树”称号由是传开。对于谢氏族人的上述说法,我没有在《晋书》及相关史料中找到佐证,但这并不影响我进一步探求的好奇。我的兴趣不在于“宝树”族号之起源,而是急于了解这棵“宝树”究竟是什么?后来有否成为谢氏族群的图腾物?又看到《清溪厚安谢氏族谱》收录一则传说,大意是讲,目前遍布厚安境域的柿树,系厚安谢氏始祖移栽自中原。对此,我深信不疑。因为中原(河南)乃中国柿饼之乡,柿树栽培历史悠久。那么,谢安庭院中栽种的大树是否柿树呢?当我把自己的猜想与长辈族人作进一步交流时,他们无一不表示认同。谢氏先祖当年的行为,与贾樟柯《三峡好人》中的移民一样,两者都初步具备人类学的普遍意义。它通过对某一自然物与本族关系的确认,上升为图腾物,并以此团结维系整个氏族,凝聚向心,“宝树”(柿树)自然成为谢氏族群的组织标志和精神象征。

不计笔墨地分析安溪氏族信仰的目的在于,我想循着这个思路与方向,指认所有安溪人的图腾物应为铁观音。换言之,铁观音作为一个天然物种,经过安溪茶农数百年的精心繁育栽培,已经具备超越物种自身的价值,提升为整个安溪包括所有安溪人的图腾物。“安溪”“铁观音”两者已经融为一体,构成互为解证的结构关系。当然,我们还可以就此得出另一结论,即作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图腾崇拜,不惟适用于分析传统部落社会,对于现代社会也仍有取之不尽的借鉴价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