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的担当》第二章 重提“中华文明圈”(8)

中国的担当 作者:辛子


这个昭和新军阀集团很快就付诸行动了,开始铲除所谓腐败的西方化、财阀化文人内阁,辅佐天皇“匡正日本”、扩张征战,实行“大东亚共荣圈”的战略计划。当时,日本军部有一个文化体制管理委员会。这个文化体制管理委员会推广什么呢?就是“天皇万世一系”。他们推广的政治思想是:日本是纯正的东亚文化的代表,未来的征战当中日本要承担这个历史责任,要建立黄色亚洲,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而“大东亚共荣圈”要付诸行动首先要征服满蒙,然后“分而治之”地统治中国,再通过统治中国驱逐英美势力。这就是非常荒唐的所谓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它就是这么一个思想逻辑。

第三条,扶植亚洲国家各地的伪政权。比如中国东北的伪满洲国、国民党内的汪精卫,缅甸的昂山将军、越南阮氏王室,还有东南亚的沙捞越,就是婆罗洲。当时,菲律宾在美国的殖民统治之下,那个时候还没有新加坡。再有就是苏门答腊、爪哇这一线,马六甲海峡这一带。于是日本在全面侵略中国的同时向南洋发动南太平洋战争。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它的路线图,先是制造“满洲事变”。辛亥革命以后,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约》签订,中国人民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反对战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全国掀起反日浪潮。1924年当孙中山决心国共合作,“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行“三大政策”以后,日本新军阀就开始在北边勾结满蒙势力。在北京挑动故宫小朝廷中的溥仪在南方政府誓师北伐、西北遥相呼应之际,图谋复辟。当然反对段祺瑞北洋军阀政府的西北冯玉祥的国民军也犯了一些错误,不顾辛亥革命清帝逊位时与南北各方临时政权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例》,驱逐溥仪出故宫。溥仪跑到天津张园,然后由日本军部间谍川岛芳子把他弄到奉天。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南满、京奉铁路交叉处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制造事件。接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上海事变,1933年长城抗战,直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就是它的“大东亚共荣圈”具体的实现方式。

中霖:清中期以后中国跟日本江户时代当时的处境有相似的地方,面临着西方文明的冲击有类似的态度,我们叫做“中体西用”,想着怎么去自强、自救。

辛子:我们是“华夷之辨”、“春秋大义”、“夷夏之防”,日本叫“和魂洋才”、“尊王攘夷”。

中霖:日本实行“和魂洋才”,率先在亚洲进入西方列强,但它一成为列强之一,就去侵略其他周边的国家,这个行为是“霸道”政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