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 共同富裕的所有制思考——共有制(8)

解放土地:新一轮土地改革 作者:蒲坚


(四)关于“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观念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人脑中的影像概括,是认识问题的发端,具有某一具体学科公理的性质。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内涵、发展目的、发展主体、发展思路的本质规定,是确保发展实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追求协调性、保有持续性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的发展规律。它从社会形态、世界观、方法论、主体性、路径依赖等方面系统完整地回答中国的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不是技术发展观,而是社会形态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是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是直面中国现实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开端性和公理性的观念体系,它的形成经历了上下两个精神求索的历程,即由具体升华为抽象,再由抽象升华为具体。表现了人们对大千世界扑朔迷离的社会发展现象的科学抽象和概括,在经历了精神历史历程的反思和行为实践证明其与现实无悖的客观真理性之后,成为人们认知社会发展问题的逻辑前提和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套完备的认识发展问题的知识体系,既是认识本身,又是认识的认识,因而它的直接指向是以人为本的,以人的本质属性知识性为依归的。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又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因此,它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不把人当作人来研究,不对人的知识性本质进行全面的开发与认识,我们就永远无法企及科学发展观的真谛。

(五)关于以人为本——归一性的研究

人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和知识性三个基本属性,其本质是知识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知识性存在于社会生产的所有系统中,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等要素中共同的、巩固的、同一的东西,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它的现实重要性是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直接决定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效率。现代科学技术的第一驱动、先进生产力、科学发展的观念都是人的知识性的外化,它们统一于知识性这个人的本质属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开端和动力的源泉,也是“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的根据。就是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前提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创造,从而使人的共同本性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高扬”。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 ·福格尔(Robert Fogel)教授说,直到公元 1750年,中国还远远领先于西欧发达国家。但仅仅过了 200多年的时间,就反了过来。那些国家是如何超过中国的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发明了能够将人力、资源、技术及资本聚集到生产目的上的叫“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二是为这些股份公司创造了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即市场经济体制。渴望伟大复兴的中华儿女,必须用知识武装起来,创造性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史无前例的统一,焕发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