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往事(2)

中国在梁庄 作者:梁鸿


1962年“四清”,清理贪污的农村干部,也是走形式,没清出任何人。家里没吃没喝,我没办法,就弄些碎烟叶,挑着担子,上山去换粮食、换柴。山里人喜欢吸烟。没成想,走到另外一个县,换的推车、粮食被“大办室”没收了。当时允许拉柴,但不允许换粮食。我哭了一路,两手空空,半夜就赶回来了,你妈也没怨我。

浮夸风延续了很多年。那时候说产量高是因为种得密,说是兔子钻不到麦稞里。一听就是假话,兔子钻不到麦稞里,那这麦苗还能结出麦穗吗?开会报产量,谁第一个报整谁,大家都顺着他往上报。“没胆量,没产量。”

我从小就讨厌“假、大、空”,不喜欢敲钟上地磨洋工。那时候提倡深挖地,西坡挖“幸福渠”,找幸福,实际上就挖了个干沟。

不管讲什么,只要是“念古经”,父亲都会从爷爷进养老院开始。父亲断断续续地讲,虽然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但记忆力却是惊人的好,对四五十年前每一年提倡的政治口号和政策指向还能够清楚地复述下来。不知不觉间已是中午,嫂子催了几次饭,父亲却仍沉浸在回忆之中。中午吃饭,做的是家乡的糊涂面。父亲不顾我们的坚决反对,执意要往里面放一勺勺的辣椒。要知道,他的胃黏膜是无法承受这些刺激的。父亲却说:“不让吃辣椒,活着还有啥意思,还不如早点儿死了算了。”少年时代,家里缺菜少油,全靠辣椒下饭。冬天的时候,辣椒吃完了。无论如何努力节约,储存在沙里边的白萝卜也吃完了。父亲就把辣椒杆弄成粉末,撒到碗里,吃得满头大汗。村里许多人家都是这样。有时候,习俗是与贫穷相关的。

吃过午饭,父亲催着我赶紧开始。我让他先跳开年代史,讲讲村里的姓氏结构与大致的家族历史:

要说咱们梁庄,那可算历史悠久。咱们国家,民族迁移由来已久,战乱,水淹,移民不断。梁庄三大姓:梁、韩、王。韩家是嘉庆年间形成的,从郭韩湾过来。梁家是明朝山西移民那次过来的,就是人们说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过来的。其实河南许多地方的人都是那次移民过来的,中原战乱,死人最多,所以,全是移民。

韩家人文化水平可以,知识品位比较高,韩家几大家族都很有能耐。韩立阁开封大学毕业,韩立挺信天主教。土改期间,地主、恶霸、富农都出在韩家。

韩立阁大学毕业之后,任国民党县兵役科科长,后来是庞桥二区区长,大致是1941、1942年,干了七八年。他回来探家时,我已经记事。那人相貌黑黑的,头长方形,有杀气,有威严,但对人很恭敬。离家还有十里地,就下马,步行到家,见人就欠头问好。回村之后,韩、梁、王家挨家都拜。国民党倒台后,他逃跑到北京。1950年“放匪”,政府宣传宽大处理。韩立阁一定要回来,争取重新做人的机会。再说他母亲一直在家被斗。1950年秋,他回来在家从事生产,年底被逮住。1951年初开公审大会要枪毙他,村里人们哭着保他,说他人好。但到底还是枪毙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