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足球的“建国大业”(1)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作者:黄健翔


一、球王李惠堂和他的小伙伴们

历史是前后承合的,有一条若隐若现的脉络。新中国足球跟民国时期的足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中国足球的“建国大业”,得上溯到民国乃至晚清时期,追忆前辈们的辉煌和努力。

前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回忆说,自己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李惠堂带领南华队(另一种说法是由香港高手组成的航建队),到梅县跟强民队打比赛。将李惠堂视为偶像的曾雪麟自然跑去了,但人太多,里三层外三层,自己个子又小,根本挤不进去,垂头丧气地走了。不只是曾雪麟,执教过中国队的陈成达和方纫秋,也堪称李惠堂的粉丝,他们是上海人,是新中国最早的国脚,年少时以李惠堂为偶像。

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为什么这么多牛人崇拜李惠堂?因为他代表了民国时期足球的最高水准,毫不夸张地说,他是那个时代的球王。按照国际足联发布的数据,他的进球超过1800个。据说,20世纪70年代德国一份足球杂志,将李惠堂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另外四人是贝利、普斯卡什、斯蒂法诺和马修斯,那次评选具体遵循什么原则,现在已经不清楚,但看看并肩而立的另外四个人,可以看出李惠堂的名气和威望。李惠堂的家乡是广东梅州,现在树立着李惠堂的雕像,上面刻着“世界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所处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地位和现在不一样,足球场上的胜负特别能振奋人心,承载了足球之外的寄托,胜利者会成为民族英雄。1926年,李惠堂率领的上海乐华足球队,在上海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中,以4∶1战胜了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这是上海的华人足球队第一次战胜外国球队,球迷欣喜若狂,说“中国人在球场上,不再永远低人一等了”。

李惠堂带给上海的不只是一场场胜利,还对海派足球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因为不同意父亲安排的婚事而离开香港,随后来到上海,起初在保险公司当职员,然后开始踢球。他和一些广东球员,改变了上海足球原本高举高打的风格,转为重视细腻技术和巧妙配合。

一生中最重要的进球

更大快人心的胜利,是在对日本队的比赛中取得的。1915年到1934年,中国足球队连续参加了10届远东运动会,9次夺得冠军,其中李惠堂参加4次,全部夺冠。

1923年的第六届是在日本大阪举行。李惠堂所在的香港南华代表中国队参加,结果5∶1横扫日本队,日本媒体非常沮丧,纷纷印发号外。上海《申报》将他们的号外传回国内,把标题译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大胜日本的喜讯流传甚广。在这届运动会上,南华队的表现引起了在场澳大利亚人的关注。于是,当年8月,南华应邀去澳大利亚踢比赛。在澳洲,李惠堂发挥神勇,上演帽子戏法,不仅得到一枚金质奖章,还赢得一位当地少女的芳心,但他已经有了青梅竹马的女友,所以没有接受,李惠堂为此写了一首诗:“好梦难成春色暮,此心长系百年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