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足球的“建国大业”(3)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作者:黄健翔


新中国成立初的时候,民众陷入那种“宏大的幸福感”。有一首非常著名的长诗《时间开始了》,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这种情绪:“一切愿意新生的到这里来罢最美好最纯洁的希望在等待着你”——可见当时的人们,内心充满了热情和希望,有那个年代特有的一股劲。

在这样的氛围里,新中国的足球事业起步了。1951年末,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足球大会。这届大会水平不高,一位苏联专家应邀来看比赛,看得一个劲摇头,说单是球员的身体就不合格。但赛场上下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当时有种说法是“每一脚都踢向美英帝国主义”。这届大会的参赛队是按照地区来划分,比如说,北京、天津、河北还有山西等省市,先进行选拔赛,选拔出的球员组成华北代表队,然后去天津参赛,在天津一共有八个队参赛,除了东北、华北等六大行政区,还有解放军和火车头。当时的条件跟现在没法比,华北队集训的时候,就住在先农坛体育场的看台下面,里面四处漏风,门窗都关不上。

全国拉练的国家队

举办全国足球大会,主要目的是选拔国脚,组建新中国的第一届国家队。国家队成立后,条件非常艰苦,先从北京大学借了个住宿的地方,是半层阁楼,白天要是不点灯,就满屋黑乎乎,看不见桌椅板凳。国脚每个月有4元津贴,每年有两套衣服,这就是全部待遇了。

在北大住了一阵后,国家队又没地方住了,因为学校要招生,得给人腾房子。这时领导想了个办法,就是全国拉练,到各地比赛和训练,于是国家队从北京的前门火车站出发了(当时还没有现在的北京站),出发时国脚们背着足球,还有自己的被褥。他们坐的是火车硬板和轮船四等舱,还遇到几次惊险:有一回在山上踢比赛,找了块空地,插上四根木棍,就是球场了,有个后卫叫王礼斌,他救一个球时,不小心掉到山下,幸亏落在一棵树上;还有一回,是在重庆码头,踢内锋的肖子文掉进长江,轮船的工作人员及时扔出一个救生圈,正好落在他头上,救了他一命。在重庆,当时西南军区的首长是酷爱体育的贺龙和邓小平,他们来看国家队比赛,贺龙还让饭店给国脚们加菜加餐,这之后不久,贺龙成了国家体委的第一任主任。

新中国足球起步时,几位军人出身的高级官员,发挥了很大作用。后来一直在中国体育战线上发挥巨大威力的八一体工大队,最初是贺龙提出建立的想法。20世纪50年代初,他在西南军区成立了“战斗体工大队”。刚成立的时候,一些人不愿意来,惹得贺龙冲一个干部发火:“搞体育工作,同样是干革命,有啥子干不得?你是干部,自己都不愿意干,还怎么教育别人?”贺龙特别喜欢足球,经常去看望体工队的足球队。有一回他跟队员们说:“我要是像你们这么年轻,我也当运动员。革命离不开体育,当运动员也是干革命嘛,比赛不是跟打仗一样吗?有什么困难,你们就对我讲,但球不仅要踢,还要踢好!”在场听他这番话的,就有后来执教中国国家队的门将曾雪麟。有次贺龙看了一场曾雪麟的比赛,赛后夸他扑球扑得好,问:“你屁股底下是不是有弹簧?”

除了贺龙,还有一位功勋,就是担任过25年足协主席的黄中。首届国家队,原计划是选30个国脚,最后公布的名单是31人,多出的一个是当时只有17岁,而日后被称为“中国足球教父”的年维泗。当时拍板将年维泗加上去的,就是主管足球的黄中,第一届全国足球大会,正是黄中组织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