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认识你自己,是最好的资本(2)

20岁,光阴不再来 作者:(美)梅格·杰伊


大学毕业后,海伦尝试过做自由摄影。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接活儿的数量不稳定,手头最紧的时候连电话欠费都交不起。海伦这才发现,艺术家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没有医学院预科的文凭,没有一纸拿得出手的成绩单,又当不成专业摄影师,海伦迷糊了,实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为了应急,她开始当保姆,说花时间过渡一下。可是几年了依然没有丝毫进展,这个临时保姆的活儿,一做就是好几年,钱也没攒下来,随手稀里糊涂花了。

海伦的爸妈又气又心疼,开始唠叨:“过来人的话早就跟你说了吧?不听啊!”如今,海伦希望借助一次好的“静修”,或者说理疗中和朋友的闲聊,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坐标。她想得很简单:这样一来,她不就可以重启自己的人生了?作为治疗师,我只能实话实说地给她泼一盆冷水:“对于这点我不是很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对于20多岁的人非但起不到效果,还可能害了自己。”

“但这不就是我现在该处理的吗?”海伦很纳闷。

“该处理什么?”我反问。

“我的身份认同危机啊!”

“谁说的?”

“我不知道,但是大家都这么说啊!市面上的畅销书也这么说啊!”

“姑娘,我觉得你没真正明白‘身份认同危机’的意思,也没搞懂怎么解除危机。”我叹了口气说,“这么着吧,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你是否在经历身份认同危机

艾瑞克·所罗门森是一个金发德国男孩儿,他母亲是黑头发,其父不详。艾瑞克三岁生日的时候,他母亲嫁给了当地的一名儿科医生。那位医生收养了艾瑞克,并给他起名为艾瑞克·霍姆伯格,并以犹太传统抚养他。在犹太寺里,艾瑞克经常因为一头金发被人取笑;但在学校里,他又被当成犹太人欺负。长此以往,艾瑞克成了“猪八戒照镜子”——在犹太人眼里,他是“外人”;在非犹太人眼里,他还是“外人”。身份混淆的问题快把他烦死了。高中毕业后,艾瑞克萌生了当艺术家的想法。他游历欧洲,修学艺术,有时候还得露宿桥下。25岁时,他回到德国,成为一名艺术老师,研究蒙特梭利教育。后来他结婚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由于他的学生多半是致命的精神分析学家的子女,艾瑞克因此有机会让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做精神研究。随后,艾瑞克自己也拿到了精神分析学的学位。

30岁的时候,艾瑞克一家迁至美国。此时的艾瑞克,已经是一位闻名的精神分析家和发展理论家。他先后在哈佛、耶鲁、伯克利等大学任教,一边教书一遍码字儿,出了不少著作,普利策奖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因为自小是“没爹的孩子”,艾瑞克的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意味着“艾瑞克,就是自我之子”。1950年,艾瑞克首次提出“身份认同危机”一词,从此声名大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