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人生就像手机,想高端,就要个性化(2)

20岁,光阴不再来 作者:(美)梅格·杰伊


这种心态在每个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都曾涌动,也就是“担心做别人做过的事”症状(the dread of doing what has been done before)。在面临工作选择时,他不想选择了无新意的寻常工作,他希望他的人生独一无二。

对于这点,我并非完全不认同。

独特性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一部分。你为什么是张三,而不是大街上的李四、王五?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名字不同。我之所以为我,正是因为人我之间的不同之处。我的人生中必定有某样东西专属于我,不可能一模一样地出现在另一个人的人生里。换言之,差异性造就了我们,也赋予我们人生意义。

在这个社会,想要与众不同太简单了。就像我们在解释什么是黑,最明了易懂的方式就是说它是“白色的相反”。同理,我们对自己最初的了解,通常不是来自我们“是谁”,而恰恰来自我们“不是谁”。我们用“我不是这样”、“不是那样”来定位自己,就像伊恩一直在碎碎念,“不想整天待在同一个电脑屏幕前”是一个道理。

可是,自我定义不能单单用这种方式,毕竟我们的身份或工作并非由我们“不想要的一切”构成。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跳脱负面身份到正面身份,从“我不是谁”,变成“我是谁”。

不过,这需要勇气。

要做到真正的自我定义必须勇敢说“要”。换言之,伊恩必须把焦点从“我不要这样的生活”转移到“我要怎样的生活,我可以做什么”。我跟他说:“说不要很容易,但是你究竟要什么?”

对伊恩而言,做出选择等于向世俗妥协。一旦开始工作,他可以遇见几十年“稳定到苍白”的人生。他认为,选择了某个真实存在的选项,就等于葬送了人生其他无限遐想的可能性。其实,事实刚好相反,你若不做选择,人生将平淡无奇,格局受限。

》忍受不了平淡,此生注定平凡

和伊恩聊天时,常常让我想起另一个客户。这个31岁的女人说,20来岁的时候,她换工作跟换男朋友一样勤,而且每换一次工作,就把头发染成不一样的颜色:在SPA工作时染成亮紫,临时秘书时染成金色,在幼儿园当老师改成棕色……后来她订了婚,打算把工作辞了。她跟我说:“跟你说,我的老板就是个奇葩……真是受够了。何况,我现在正忙着婚礼和蜜月,很快就会当妈,再加上还有好多其他事儿准备……”然而当我问到她未来的老公——一个小学老师,以后要靠着他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时,她只是紧张地耸了耸肩,没说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