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佛这条大河,所有人都在自学游泳(3)

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 作者:(韩)姜仁仙


比起哈佛的名声在外,它的所在地剑桥却是一座外貌相当纯朴的小城。波士顿市区虽然有不少高楼大厦,但在剑桥这里,高的不是那些建筑,而是这里人的智商。你想想,哈佛和MIT——未来总统、诺贝尔奖得主、大企业的CEO的摇篮——全在这里,全美的精英几乎都聚集在这里,随便拉出个人来,智商都超出普通人。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里的人一起开个会,就能轻松搞定美国总统四年里要做的所有事。

不过,说实话,像这样的大学,美国有的是。排行前十的美国名校各领风骚,想机械地排出名次来是不可能的,也是毫无意义的。但不管怎样排名,“哈佛”两个字就等于“卓越”,地位无法撼动。这都是哈佛在几百年的风雨中,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当之无愧的结果。对于自己的声誉,哈佛费尽心血加以保护和管理。

形容哈佛,什么词都不为过,它在知识界就是恐龙,既巨大又稀有。不过,我更愿意将它比作一条大河。这个比喻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他从哈佛毕业后,继续在哈佛攻读博士。他说,哈佛这条河,资源丰富,奔流不息。在这条河里,所有人都在自学游泳,摸索着适合自己的游泳姿势。

仔细想来,这个说法还真是贴切。庞大杰出的学者阵容、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巨额的校务基金、高精尖的研究设施、1550万卷蔵书(现在肯定不止这个数字)的图书馆、自由且充满热忱的学术研究气氛、遍布海内外的强大人脉、从世界各地涌入的精英留学生……这一切都让哈佛之所以成为哈佛的资源。

但是资源利用不好等于没利用,甚至可以说是浪费。哈佛固然是股强大的水流可以带你去远方,但是你自己不会游泳,或游泳姿势不对,“生还”的几率依旧很低。在哈佛这条大河里,学会游泳,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种游泳姿势,才能如鱼得水,畅快淋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