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会快乐地学习吧!学习是自己的事(1)

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 作者:(韩)姜仁仙


“在哈佛的一天,可以做完在家一个月所做的事,所有事情都排得很紧凑。放假一回到家,通常都会尽情睡到下午一点才起床。”(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

——《哈佛经验》,理查德·莱特

美国一所大学教人类学逾十五年的丽贝嘉·纳珊(化名)教授,一想到 “近来的大学生”,就焦虑得不行。她总说:“我们上学那会儿哪像现在这样?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她抱怨道:“现在的学生几乎不写报告,书本也不会事先预习,就算特地空出时间给他们,也没有半个人找教授谈一谈。为什么学生这么难教?”

纳闷之余,教授决定亲自去体验一下“近来的大学生活”。

纳珊教授利用休假微服私访,进入大学一年级就读,住宿舍,吃食堂,忙着听课、参加课外活动。亲身经历后,她对大学生活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还出了一本叫《当教授变成学生》的书——变身为大学新鲜人的教授,终于能了解学生的心情了。

之前她(从教授的立场看问题的她)觉得是学生没有把课业准备好,等她当过学生后才知道,学生根本没时间把所有科目的作业都写完。她也了解到,有些课业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科目,而是为了配合时间表才不得已选修的。最重要的一点,“时间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授虽然很用功,但大部分科目还是只能勉强拿到B。

了解到学生的苦衷后,教授重登讲台,跟以前判若两人:削减了作业量不说,即使学生课堂上吃东西,她也不会啰嗦,因为她知道他们真的没时间吃饭。

如果,当初这位教授是在哈佛回锅的话,估计她会更有感触,对学生会更仁慈,更同情。因为哈佛,是世界上运转速度最快的学校之一,哈佛的学生也是天天梦想变成三头六臂而不得的大忙人。在哈佛度过的第一个夏天,有种坐在疯狂传送带上的感觉。周一到周五发条拧紧,恨不得每天有三十四、四十四个小时,想要完成的、该做的事都实在太多,根本没有闲工夫去想乱七八糟的。也只有到了周末,神经才能稍微缓缓。

星期六早上睁开眼,房间如遭遇抢劫一般狼藉。没水,没牛奶,冰箱里一无所有。一只裤脚搭在洗衣桶边,像烈士垂死于沙场。换下来的衣服来不及洗,只能随手抛在洗衣桶里,一周下来,脏衣服积攒到洗衣桶要“吐”。

大扫除,补充“战备物资”,周末逃不开的必修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