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食物战争(1)

舌尖上的历史 作者:(美)汤姆·斯坦迪奇


 

食物是一种武器。

——马克西姆·李维诺夫(Maxim Litvinov)

苏联外交部长(1930~1939年)

如何对付克里姆林宫里的老鼠?答案是竖立一面招牌,上头写着“集体农场”。如此一来,一半的老鼠会饿死,另一半将逃之夭夭。

——苏维埃时期的笑话,引自本·刘易斯(Ben Lewis)《铁锤与胳肢窝》(Hammer and Tickle)

从天而降的食物

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冷战,是一场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为20世纪后半蒙上阴影。它的正式开始,是一场为了争夺柏林市而引发的食物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被划分成四个区域:西边的三区由英、法和美国控制,东边的区域则由苏联控制。位于苏联区中心的德国首都柏林,也依同样的方式划分为四区。1948年年初,大战结束已近三年,英、年初,大战结束已近三年,英、初,大战结束已近三年,英、法、美三国同意将各自在德国与柏林的区域统合起来,由单一的行政部门管辖,以便协调该国的重建工作。苏联强烈反对西方盟国的计划,因为德国已逐渐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战场—对立的双方都同意,欧洲未来的政治方向将在这个战场上被决定。西方国家想在重新统一的德国成立一个民主政府,相对地,苏联却希望能策立一个共产主义政权。双方的歧见逐渐聚焦于柏林—那是西方盟国位于民主德国苏联区内的一个孤立的小立足点。诚如苏联外交部部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所言:“柏林的遭遇,将会是德国的遭遇;德国的遭遇,将会是欧洲的遭遇。”

苏联政府决意迫使西方盟国放弃西柏林,于是开始干扰将食物与其他物资送往柏林的运输过程;他们捏造各种借口,以便中断公路、铁路和驳船交通。苏联估计,西方盟国宁可放弃柏林,也不愿为了防卫该城而开战。1948年4月,驻德美军的最高级将领卢修斯·克莱(LuciusD.Clay)告诉美国参谋总长奥级将领卢修斯·克莱(LuciusD.Clay)告诉美国参谋总长奥将领卢修斯·克莱(Lucius D. Clay)告诉美国参谋总长奥马尔·布莱德雷(Omar Bradley):“如果我们真心要护持欧洲,抵御共产主义,就绝不能退让。我们可以在柏林承受未达战争程度的羞辱和压力,而不丧失颜面。如果我们动摇了,美国在欧洲的地位将受到威胁……而共产主义将横行无阻。我相信民主的未来要求我们留在这里,直到我们被强行逐出。”6月,克莱发了一封电报给华盛顿特区的上级长官,在信中强调自己的立场:“我们深信,为了维护我国在德国与欧洲的声望,留守柏林是绝对必要的;”他宣称,“无论是福是祸,它已经成为美国意图的象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