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社会动物的认知错误(1)

盲点:好人的潜意识偏见 作者:(美)马扎林·贝纳基


这是大学校园里再平常不过的一天,实验心理学的教授和学生们鱼贯进入讲堂就座,等待一位著名科学家关于人类思维对周边世界的感知方法的演讲。主讲人出现了,他身着粗呢外套,头发邋遢,听众们完全无法把这样随意的形象与他即将讲解的高深问题联系在一起。讲了几分钟之后,他突然略带狡黠地指着不远处说:“诸位请看,这两张桌子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

听众们听闻后纷纷好奇起身看,结果是有的人皱着眉头不以为然;有的人露出尴尬的笑容—这位科学家显然错得离谱;还有一部分人探着脑袋不停地变换角度,想看看这样做是否能得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甚至还有人无奈地认为如果整堂课都如此荒诞,那么也许没有继续听下去的必要了。

在持怀疑态度的听众纷纷退场之时,这位科学家不为所动地继续演示那些看似荒诞的真理。他镇定地拿出一张印有一个红色平行四边形的透明幻灯片,并用一台投影仪将其投射到第一张桌子的表面,使两者完全重叠。随后,他将幻灯片顺时针旋转,并以同样的方式投射到第二张桌子上,结果投影与桌面的大小也是完全重叠的,备感无聊的听众们不禁一片哗然。当科学家来回移动幻灯片时,原先讲堂的沉寂被一阵阵笑声打破。科学家的嘴角浮现一丝得意的浅笑,在随后的讲解中,他向听众们介绍了眼睛接收、大脑记录、思维处理视觉信息的全过程。

难以置信吗?眼见为实,不如做个实验:找一张足够狭长的纸绕桌面一周,然后再在另外一张桌面上重复一次。如果你发现这两张桌面的轮廓并不能完全吻合的话,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你的实验做错了,因为事实上这两张桌面的确是一模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都被眼睛欺骗了呢?

视觉认知错误:两张桌子完全相同

你和课堂里的学生一样,掉入了著名的视觉陷阱—这是一种能够阻碍我们正确识别一组物体真实面目的错觉。我们将这种错觉称为认知错误,它同时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使我们在认知、记忆、推理和做决定的过程中犯下错误。

天才心理学家罗杰·谢泼德(Roger Shepard)对混淆视听的技术乐此不疲,造成视觉认知错误的“谢泼德的桌子”就是由他创造的:当我们看到两张桌子的表面时,我们的视网膜能够正确辨识出它们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换句话说,视网膜能准确辨识两张桌面。然而,当视网膜将信息传递到主管视觉的大脑皮层后,大脑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并开始对深层因素进行思考时,认知错误就此产生。

两个桌面的形状完全不同,大脑毫不费力地产生了这样的错误认知。这是因为大脑能自然而然地将在纸上及视网膜上的二维图形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三维图形,通过思维的自动处理过程,将三维世界中的情形强加到我们所看到的画面中,而意识作为我们思维的反射,将这种幻觉照单全收。因此,当科学家坚定不移地告诉我们这两张桌面的轮廓完全相同时,我们的意识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认为他在胡说。自然选择赋予了人类和其他大型动物在三维世界中游刃有余的思维本能,但也正是因为我们适应了三维的世界,大脑才会对桌子的二维图形信息进行意识上的更正,并使它们呈现出在三维世界中“应有”的形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