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终极目标—消除盲点、隐性偏见与歧视行为(6)

盲点:好人的潜意识偏见 作者:(美)马扎林·贝纳基


我们之所以纠结于斗牛犬的这个问题,是因为考虑到很多读者都会觉得这件事情构成了挑战。读者可能很难找出一个不用动脑的解决方案(与血液胆固醇检测事例中的指导原则相对应),从而使人们像对待其他犬种一样对待斗牛犬。我们认为,很多读者都会排斥我们提出的胆固醇事例和斗牛犬事例具有可比性的建议。很多读者会认为,应该将斗牛犬与其他品种的狗区别对待。

对于这种可比性的挑战有待探讨。从我们自身来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对两个类型的案例采用平行解决的方案是合理的,两个案例都反映了不公正的刻板印象所起的作用—用来对某类群体中的所有单一成员进行定性。采用非平行解决方案也可以提出如下理由:“斗牛犬等同于凶悍”的自动联想并不仅仅是一个刻板印象,而是一种颇具合理性的自动联想:正如响尾蛇的本质特性是有毒一样,斗牛犬的本质特性也成了凶悍。这种论点的问题在于,尚无证据能表明斗牛犬的凶悍特性是一种普遍现象。

我们可以为自己辩护说,将斗牛犬与其他犬种区别对待只是出于恐惧,即“我不想和斗牛犬有任何关系,这完全是因为我一看到它们就害怕得要命”。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待斗牛犬的反应更像是一种恐惧而不是刻板印象。将其标榜为恐惧而不是刻板印象的意义在于,这种厌恶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结成人们对狗做出反应的特质,而不是狗本身的特质。

然而,我们认为斗牛犬支持者会认为用恐惧来做辩护是值得推敲的。

在交叉世界中一定有一种执行起来很简单的测试,能够用来测试犬类的攻击性。凡是通过测试确定没有攻击性的犬种,就可以戴一个明显的标识,在某种程度上和医生们在脖子上挂一个听诊器作为身份的象征一样。这样一个交叉的世界并不是完全和现实背离的,因为针对犬类攻击性的测试的确存在。然而,最有效的测试需要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和标准化的测试环境。因此,目前没有条件定期执行类似的测试。

通过应用指导原则避免做出判断的需要,在琼、医生M及血液胆固醇测试的事例中是适用的。但是,想借此解决类似于对斗牛犬的刻板印象的情况,则是不现实的。通常来说,一种消除认知错误的成功方法处理多类情况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们期待看到新一波研究“超越机器智能的方法”的实验浪潮。

血液胆固醇测试和犬类攻击性测试在做得好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人们希望的数字信息。我们很容易将测试看成是灵丹妙药,人们也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用数字体现的判断一定能保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没有什么比2002年在盐湖城举办的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的了,裁判打出的分数引发了国际丑闻。

国际花样滑冰比赛采用了一种复杂的打分系统,需要每个裁判对不同得分项评分。这些评分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技术水平和艺术印象。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国际花样滑冰的打分系统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在盐湖城冬奥会上,裁判将金牌授予了一个俄罗斯双人滑组合,但是不论在比赛现场的观察员看来,还是在电视观众看来,他们的表现都不及另一对加拿大选手。这样一来,花样滑冰的评分机制更加声名狼藉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