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容纳20亿学生的教室(2)

零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 作者:(美)杰里米·里夫金


新的协作教学法在世界各地的学校和团体中都得以应用。该教育模式把学生从传统教室封闭的私有空间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多个开放式的共享空间、虚拟空间、公共场所和生物圈中学习。

世界各地的教室都相互实时连接,通过Skype(讯佳普)等程序协同合作。相隔数千里的学生们被虚拟分组、一起学习、演讲、辩论甚至相互评判。目前,全球协作教室正在迅速地成为现实。课堂的Skype是一个免费在线社区,已经有60 447 名教师在其全球教室计划中注册,并制定了连通全球100 万间教室的目标。

而协作课堂则是另一种网络教育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数千名教师在全球教学平台上联合创建在线课程,并免费分享最佳教案。超过11.7 万名教师在协作课堂共享开源课程,将大量学习社区聚集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无国界的全球性课堂。

这样一来,学习过程不仅从封闭的课堂转为互联网上的虚拟空间,并且扩展到周围社区,形成公共广场。如今,数百万美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学习”。服务学习把正式的教学和社会参与结合了起来。

服务学习的前提是:假设学习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种共享经验,一种协作阅历,它最终会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实社会中得到最佳实践。学生通常会到非营利机构为之提供志愿服务,在这里,他们为所在团体的更大利益而服务,并从中学习。这种体验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开阔的关注视角,他们会逐渐明白,学习更多是为了共同体利益而探索,而不仅仅是积累专有知识追求更大的私人利益。

学生还可以在一个拥有大量移民的社区服务,从而学习一门外语。如果他们正在社会研究课程中学习有关贫困的知识,他们可能会在食品站或收容所做志愿者。在位于华盛顿海滨社区的爱因斯坦中学,4 门核心课程(包括社会研究、英语、数学和科学)的教师组织了120 名八年级学生参加协作性、跨学科的服务学习项目,以研究有关贫困和无家可归的问题。负责社会研究课程的老师让学生举办一个乐施会,并从当地的几个社会机构中邀请发言人。这些机构通常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社区居民提供帮助,从而使学生们更熟悉有关贫困的复杂问题。然后,学生自愿在西雅图市中心的8 个贫困社区服务站点工作,每周工作一次,并持续工作5 周。在服务工作中,学生们会帮助准备餐点,并为无家可归者收集、分发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与他们交谈,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英语课上,学生们阅读一本讲述了一个男孩离家出走住在纽约市的地铁隧道里的故事,这段经历使他体会到了什么是无家可归和饥饿。在数学课上,学生们研究贫困经济学。这些八年级学生在学习项目结束后撰写并在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当地和全球贫困情况的报告,并就贫困话题为其他学生和社区组织了一场夜间展览。

通过把学习环境扩展到公众共享环境中,学生们认识到,协作是高度社会化的核心和灵魂,而人类被赋予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同感能力和成为更大团体的一分子的渴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