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盲目从众不可取,股市要做独行侠

李嘉诚:只有自己创造的未来,才是唯一能信任的命运 作者:江天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确定自己开拓发展的原则方略,坚持独行,而不应只顾眼前利益,为暴利所动,炒一把再说。偏离航道,三心二意,也许会赚一两次,但长此以往,没有自己的原则,终不是成大器之所为。

1972年,香港股市处于空前的癫狂之中。汇丰银行大班桑达士指出:“目前股价已升到极不合理的地步,务请投资者持谨慎态度。”

桑达士的警告,淹没在“要股票,不要钞票”的喧嚣之中。1973年3月9日,恒生指数上升到1774.96的历史高峰,一年间,升幅5.3倍。

李嘉诚是个从传统文化氛围中走出来的新型企业家,他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剔其糟粕,取其精华,与现代商业文化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西方经济学家探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奥秘,惊奇地发现东方传统文化的神奇作用。我们不得不折服李嘉诚在“炒风刮得港人醉”的疯狂时期,丝毫不为炒股的暴利所心动,稳健地走他认准了的正途——房地产业。

而不少房地产商,放下正业不顾,将用户缴纳的楼花首期(款),将物业抵押获得的银行贷款,全额投放到股市,大炒股票,以求牟取比房地产更优厚的利润。

炒风愈刮愈炽热,各业纷纷介入股市,趁热上市,借风炒股。连众多的升斗小民,也不惜变卖首饰、出卖祖业,携资入市炒股。职业炒手更是兴风作浪,哄抬股价,造市抛股。

李嘉诚丝毫不为炒股的暴利所动,他深知证券市场变幻急速且无常,他坚持稳健发展的原则。果然物极必反,在纷乱的股票狂潮中,一些不法之徒伪造股票,混入股市。东窗事发,触发股民抛售,股市一泻千里,大熊出笼。

恒生指数由1973年3月9日的1774.96,迅速滑落到4月底收市的816.39点的水平。是年下半年,又遇世界性石油危机,直接影响到香港的加工贸易业。1973年底,恒指再跌至433.7点;1974年12月10日,跌破1970年以来的新低点-150.11点。其后,恒指缓慢回升,1975年底,回升到350点。

当时远东会的证券分析员指出:假股事件只是导火线,牛退熊出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者盲目入市投机,公司盈利远远追不上股价的升幅,恒指攀升到脱离实际的高位。

除极少数脱身快者,大部分投资者均铩羽而归,有的还倾家荡产。香港股市一片愁云惨雾,哀声遍地。

长江实业自从上市那天起,股市便成了李嘉诚重要的活动领域,他日后的许多震惊香港的大事,都是借助股市进行的。20世纪70年代初,股市无论对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都是个全新的课题。人们普遍表现出盲目幼稚。在这一点上,李嘉诚显出高人一筹的心理素质。

毫无疑问,李嘉诚是这次大股灾中的“幸运儿”。长江实业的损失,仅仅是市值随大市暴跌,而实际资产并未受损。相反,李嘉诚利用股市,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业绩。

“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的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确定自己开拓发展的原则方略,坚持独行,而不应只顾眼前利益,为暴利所动,炒一把再说。偏离航道,三心二意,也许会赚一两次,但长此以往,没有自己的原则,终不是成大器之所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