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章 把无聊的日常生活,变成特别的纪念日

回到初衷:一个日本创意鬼才的工作术 作者:[日] 小山薰堂


我的日常工作

现在我在电视、电台、企业等许多不同领域工作,光是目前手边正在进行的工作就超过50件。这么多工作,光靠我一个人当然无法实现,因此我开了两家性质不同的公司。其中之一是以编剧为主的“N35”,那是2001年的事。

自我37岁创业以来,我不属于任何公司,一直以自由作家的身份接稿。

节目编剧不论名声还是薪水都比较高,脚本有时候卖得还不错。不过如果总是玩儿老梗,不论节目还是自己都会变得无聊,因此我才想开家公司,邀请年轻人加入,说不定也可以对我有些刺激。

说实话,年轻时我总认为把自己好不容易积累的“才能”传授给别人,十分可惜。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反倒希望找到接班人,来延续自己的品位与做法。

于是5年后的2006年,我成立了ORANGE  AND  PARTNERS公司(以下简称ORANGE)。那时正值N35逐渐成长,我开始接电视节目以外的工作,担任日光金谷酒店的顾问。之后随着顾问的工作比例逐年增加,我想到将其系统化。

ORANGE公司,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企业策划的力量,为场地与商品提供新价值,因此我们的策划方案涉及商品开发、营销宣传以及企业品牌建立等许多不同领域。

 

编剧是“咀嚼业

有人问:“身为节目编剧,怎么突破电视节目的框架?”首先,我认为编剧是“咀嚼业”。

就好比人参虽然难吃,但是它有营养,于是我们应该兴致勃勃地想:“嗯,人参有益身体,应该教导其他人食用才是。”针对规划好的对象,想出比较容易“咀嚼”的方式,这便是编剧的工作。所以,编剧类似于厨师,要想办法把人参包裹糖粉,让它变得好吃。

又比如,在大学上哲学课时,明明有的地方只有一行字,老师却使用许多晦涩难懂的词汇来反复解说,这让对哲学本质一无所知的学生感到非常受挫。

想要了解哲学,的确有其必要的步骤。但是全然的无知和至少知道一行字相比,显然后者更好。换句话说,我想做的事是:不忘事物本质,把它更容易了解、更“美味”的地方告诉社会大众。

 

对看到的东西“随便出主意”

大概是15年前,我在为富士电视台的旅游节目《大都会博物馆之旅》编写剧本时,注意到了这么做的重要性。

节目编剧大致可分为编写搞笑节目和新闻性节目两种,并依节目属性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不过,我的工作始终落在搞笑节目和新闻性节目之间。

《大都会博物馆之旅》当时计划接在热门节目《原来如此!地球》之后推出,大家满心期待,只可惜收视率远不如预期,一年以后就停播了,但是个人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

同样都是旅游,但对这片土地毫无所知地前往,和事先预习文化与风俗后再去旅行,感受应该非常不一样。这个节目每次以一个国家为主题,主要介绍旅游手册上甚少提到的有趣信息。

扮演旅行策划者的两位主持人,分别带领重演历史的A小组和代表女性观点的B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做出不同的旅游计划,最后再由评审委员判定想用哪个方案到这个国家旅游。

 

也就是说,对象相同,依据的观点不同,产生的价值也会完全不同。不过,观点本身无所谓好坏。

在重复这样的工作之后,我发现自己开始操心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事物,变得爱多管闲事起来。尽管没人拜托,我也会说“好不容易想到了,就给你几点建议吧”,或是“这样可能会更好”,所以我总说自己是在“随便出主意”。不过我也发现,随便出主意和企业顾问的工作性质非常接近呢。

 

我的第一个顾问对象

现在回想,我的第一个顾问对象,是一家位于N35附近的司亭便当店。

原本日本7-11的总公司位于东京神谷町的办公区附近,后来总公司搬到曲町,一下子使得司亭的客人锐减,营业额也降至谷底。

当我知道这件事时,虽然明知是多管闲事,但仍然任性地带着策划案,去拜访司亭的老板。我想要传达两个想法:其一是司亭做的便当确实美味,希望他们能够持续经营下去;其二则是要求对方制作我真正想吃的便当。我认为,这样的便当若能带给我快乐,想必也会带给其他人快乐吧。换句话说,我认为导入新菜单,可以增加来客量。

我设计的便当叫“N35便当”。为了讨好男性顾客,里面放了荷包蛋、咖喱、可乐饼等,定价880日元,如果再买一杯120日元的茶,正好1000日元。

司亭老板听了,起先有点儿不安:“会不会太贵啊?这个便当是店里售价最高的。”但我自信满满地说:“没问题,至少我公司的员工和我会买。”最终他接受了我的提案。开始推行之后,“N35便当”便跃升为便当畅销排行榜第一名,后来又陆续推出了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

当然,我没向司亭收谢金,而是收获了一个“N35便当”品牌。从那时起,我尝到了把自己策划的东西卖出去的喜悦。

 

▲ N35 便当的肉系列汉堡,由于加入油炸食品和咖喱,物美价廉

教授大学生什么

我至今经手过许多策划提案,强烈感受到这样的社会需求:越是处于不景气的时代,越需要策划能力。比如公司想要推出某项新产品,可是预算有限,这时就要靠好的宣传手法,达到推广的效果;又例如某些与时俱进的古老东西,不必花钱,光靠宣传,就能找到新生命。

基于这个需求,2009年我在山形县的东北艺术工科大学,成立了“策划构想科”,这是全日本唯一专门教授如何进行策划的科系。

起初,校方打算把我教的课程设立为科系,询问我的意见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自问:“倘使我现在上大学,想要学什么?”然后我回忆自己的大学时代。说实话,那时学的东西,在后来实际的工作中几乎派不上用场。

当然,像学法律的人,日后说不定可以把所学直接用在职场,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大学里所学的东西,对日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由于我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独立完成策划方案,具备实践能力,进入社会以后可以直接面对并解决问题,于是我便思考,这样的心愿可以通过4年的教学完成吗?

 

策划就是服务

从本质上说,策划就是服务,也就是思索如何让人开心、获得幸福。

因此我常说:策划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体贴。这意味着,日本人的策划能力应该很强,因为这个民族本身就很体贴,懂得顾虑别人的感受。

举例来说,客人脱下鞋子后,日本人会特意将鞋尖朝外摆好,以便客人离开时容易穿上。这一点对日本人来说理所当然,不过却令外国人大吃一惊:“真是太厉害了!”

我认为,这一点就是日本的无形资源。我常想,或许现在正是挖掘这种资源的好时机,更应该认真地教育日本人,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策划。

如果能够把鞋尖朝外的体贴用在其他地方,就能确实培养策划的能力,因为当你一心为别人着想时,就会注意到这些细节。

重要的是,策划方案不是突如其来的灵光乍现或神来之笔,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以每天所见、所接触的事物与现象为出发点,所想到的有趣、特别的点子。我一直以这样的创意方式来工作,换言之,平凡的一天只因视点略微改变,就可以成为特别的纪念日。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策划方案要能够执行才有意义,不然只会是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已。对策划而言,不论多么有趣的创意,首先是能够执行。当别人做时,你说:“啊!我也有想到。”但因为你没做,所以想到和没想到是一样的。

 

年轻人应多累积实践的经验

一般大学上课时,多半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坐着听。我成立的策划构想科,也有好几位教授,有的教基础营销,有的教广告概论,而我则教什么是策划。

一般来说,策划的理论和步骤会因时代不同而有所改变,因此我并不打算教授理论和步骤,而是教导学生对策划产生实际的感受,并且付诸实践。

尽管我当初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对我本身没多大用处,但是我认为那4年的时间对我非常有用——在那段时间里,我和许多人沟通,身体力行,也获得了许多机会。

我想把自己的人脉陆续介绍给年轻的学子,让他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案例,自己思考策划方案,并且采取行动。我认为多给年轻人一点儿机会和刺激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打橄榄球要先排出最佳队形送球一样,但接下来就要靠自己努力达阵了。

 

把普通的咖喱变成大家都想吃的咖喱

由于我时常这么想,所以经常邀请嘉宾为学生开专题演讲会。除了许多企业的老板、艺术家,我还邀请了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其中最特别的应该是新生训练时邀请的嘉宾了。

那时,我为了让学生快乐地理解策划构想科是什么样的科系、要学些什么东西,特别开办了一个新生训练班,并邀请棒球选手铃木一朗的母亲来上课。

铃木一朗每天早上吃咖喱饭的故事非常有名,一朗的太太弓子女士还特地跟婆婆学了做咖喱的食谱呢。

幸运的是,我之前通过朋友介绍,曾有机会吃过一次一朗母亲亲手做的咖喱,真的是非常可口。当时我就在想,不知可否把做咖喱这件事放入我的课程?

承蒙夫人厚爱,她特意来学校并在学校的厨房烹煮咖喱。

新生训练开始时,我先给学生们看锅里的咖喱,并且说:“这些咖喱是由这位夫人烹煮的。”这时铃木夫人上台,我向大家介绍:“这位是铃木夫人。”

当时我并未向学生透露,她是铃木一朗的母亲。“请问铃木夫人烹煮的咖喱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当着学生的面询问她。

“嗯,也没什么。就是放了胡萝卜,还有使用了市面上卖的咖喱调味包,就这样而已。”铃木夫人简单介绍了食材。

这时我问学生:“有谁想吃?”由于大家刚吃过午饭,没有人举手。

“不过,如果我告诉各位以下的讯息,说不定你们就都想尝一尝了。”我说,“接下来,我可以请教您有关令郎的事吗?”我们的对话逐渐接近核心。

“请问令郎的职业是?”

“他在打棒球。”

“在哪里打棒球呢?”

“在美国。”

“是这样啊。请问他的大名是?”

“很通俗的名字。他叫一朗。”

这时我大声说:“这位就是著名的棒球选手铃木一朗的母亲。一朗先生说过,每天早上都要吃的‘咖喱’,就是这道咖喱。现在有谁想尝一尝?”

这一次,全班同学都举手说:“我要吃!”

于是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换句话说,同样的商品,消费者的心理会因其是否有故事背景而受到影响,因此认为这锅咖喱更加美味。

 

把“策划”换成“动脑筋”

我的公司有一间叫“ORANGE小铺”的面包店,店里卖咖喱面包。

刚开始推出咖喱面包时,无人问津,就算挂出“新鲜面包刚出炉”的招牌,大家也只是从店门口匆匆走过。后来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先挂出“再等20分钟出炉”,然后换上“再等10分钟”“再等5分钟”等倒计时的牌子,结果买面包的人居然排起长龙。

说到策划,听起来好像很困难。但是,假如我们把“策划”换成“动脑筋”呢?我想任何人都有通过动脑筋让事情变得更好的经验吧。

我们预先提示咖喱面包出炉的时间,就是想要让商品产生限定感。换句话说,所谓策划,就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所动的脑筋与巧思。

以日常事物为例,为了让我们在开冰箱时容易拿饮料,饮料柜设计在靠近冰箱门的地方;为了容易取出手机,在皮包里加一个可以放手机的袋子……这些都是策划。

你可以埋下更多这样的种子。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微改变视点或者花一些心思,就能让日子变得更轻松,自己也可以更快乐。

 

工作是实践身边的策划

相同地,你必须动脑筋思考,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在公司里工作得更愉快、更轻松。

一般来说,我不认为工作只要达到营业目标或营业额就是好的。当然,达到目标确实很重要,不过,另外设定一个切身的目标,可以使工作更有趣。

之前,有一位刚毕业的男生想进我的公司上班,可当时我的公司不录用刚毕业的社会新人,因此收到他的简历之后回信婉拒了他。过了几天,他来公司拜访。“我之前来应聘,没获得录取,特意过来打声招呼。”询问之后,我得知他已经被电视台录用。随后的5年,他不停地露面,并且经常询问:“小山先生,你还不想录用我吗?”

这个人最近要转到广告部门,决定广告的播出顺序,但由于不是他原本希望的制播现场,工作似乎不太有趣。但他表示,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进入该部门以后,要逗笑部门里平日里不笑的阿姨,哪怕她微微一笑,他就觉得:“好!胜利!”

这是一个很棒的策划方案,以身边的人为目标,试着让对方感受幸福,哪怕只有一丁点儿也不要紧。把让对方说“谢谢你”当作目标,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方,平凡的一天就变成了特别的纪念日。

我认为,这一切只需要少许意识上的改变。不过,假如你能有这样的想法,说不定就能看到许许多多以前忽略的事呢。因此,没有人敢斩钉截铁地说:“我跟策划无缘!”因为进行策划并且实施的契机,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

本书原本是我在大学给年轻人上课时的讲义,正好趁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虽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根据,但我讲述的是实践的创意以及如何进行策划,想向大家传达工作时非常重要的心理和策划的基础想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