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更宏大的目标如何转化压力(1)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在1999—2000年,心理研究员詹妮弗·克罗克休公假,暂时从密歇根大学的教学与管理职责中脱身出来。虽然公假被理想化为重拾创造力和全情投入研究的好时光,事实上克罗克疲惫不堪。几年前她拿到了密歇根大学教授职位。学校有个全球顶尖的心理研究项目,她的几名同事在该领域享有盛誉。尽管是因为出色的研究而被选中——实际上她是跨界,从另一个学校转过来——她一直怀疑聘任委员会是不是犯了错,自己是不是同事所称的“密歇根材料”。(补充下,听到克罗克这样讲,我不得不说自己很惊讶。她的履历里包含上百篇科学文章,以及几个重要奖项,包括2008年被授予的杰出终身职业奖。)经过试图证明自己价值的几年,她筋疲力尽。现在,她要花时间休息一下,想清楚如何重新聚焦目标。

公休年的春天,克罗克与一个朋友喝咖啡,朋友劝她去加利福尼亚州索萨利托参加一个职业领导力研讨会。克罗克同意参加,但没抱太大期望。然而,在那9天研讨会上听到的,恰恰是她需要的。该活动聚焦在证明自我价值要付出的代价上,这正是克罗克经历的。研讨会的参与者包括商务人士、医生,甚至有养育十几岁孩子的父母——她惊讶地发现房间里的每个人都有这个问题。在一个持续竞争的地方,不断追求目标相当耗人——总要试图令别人刮目相看或证明自己。它剥夺工作乐趣,导致关系冲突,损害身心健康。然而和克罗克一样,那里的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唯一的成功之道。

研讨会的组织者持有不同观点。他们坚持说,如果你视自己为更大群体的一部分——团队、组织、社区或使命——就会消除奋斗的毒性成分。当你的首要目标是对这个更大的群体有所贡献,你依然会努力工作,但驱动力不同。你不是仅仅企图证明自己足够好或比别人强,而是为比自己更高的目标服务。不只聚焦在自我成功,也想要为了更广大的使命而支持他人。

包括克罗克在内,参与者被鼓励思考更宏大的目标——那些超越个人收益和成功的目的。更高目标不是客观目标,像升职或者回报,比如得到老板表扬。它与你如何看待在所属群体中的角色有关——你想贡献什么,想创造什么改变。如果以这种思维模式出发,研讨会组织者解释,你就会提高同时实现自我职业目标和得到更宏大目的的机会——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更多快乐和意义。

克罗克意识到,整个职业生涯,她一直被竞争和自我关注的模式驱动,而不是更宏大目标。学到看待工作的新方式,来解决自己的职业倦怠,克罗克很兴奋。但她首先是名科学家,所以公休年结束,她就做了任何优秀研究员都会做的事:开始设计实验,了解两种不同思维模式如何运行。

克罗克和同事研究了关注自我或更宏大目标对学术成功、职场压力、个人关系和幸福带来的不同结果。以及在两种极其不同文化下的影响——美国和日本。他们发现的第一件事情是,与更宏大目标联结的人,感觉更好:有希望、好奇、关怀他人、感恩、有动力、更兴奋。相对比,关注自我目标的人,更容易感到困惑、紧张、生气、嫉妒和孤独。

这些目标带来的情感随时间累积,于是持续追求自我目标的人更可能抑郁,而被宏大目标驱动的人,对生活表现出更高的幸福和满足感。如此不同的原因之一是,以更宏大目标行事的人,建立了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看似矛盾的是,集中精力帮助别人而不是证明自己的人,他们比那些花精力自我表现而不支持别人的人,更受尊重和喜爱。相反,不断追求自我目标的人,往往被别人怨恨和拒绝,久而久之,社会支持系统会崩塌。正如公休年之前的克罗克,她事业成功,但感到孤立无援,觉得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