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文明发源地的不同地理环境(2)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 作者:魏光奇


到了近代,西方很多人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包括我们很崇拜的思想家黑格尔、马克思。有一个叫波丹的,是法国16世纪的历史学家,他有一个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制度必须要适合这个国家的民族心理才能巩固,而民族心理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可以说是一个“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他讲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与地理环境、气侯条件、土壤性质都有关系,这些东西甚至决定着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他说,世界的“南方”气侯炎热,有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专制大国的发展,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一些专制大国。为什么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专制大国的发展呢?他讲了一些因素,比如说平原不利于防范外族入侵,土地肥沃就适于种庄稼,搞农业,分工不发达。反之,“北方”地区很严寒,多山地,很贫瘠,那里的人很能吃苦;产业方面搞农业不行,就得搞工业,搞其他经济活动,于是分工就发达,这就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孟德斯鸠还说,居住在海岛的人爱好自由,爱好独立,而它的地势也使得它可以免于遭受侵略。

我们再看黑格尔的观点。他说,有三种地理环境可以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一是干燥的高地和高原、草原;第二是平原、大河流域;第三是沿海地区。这三种地理环境可以造就三种不同的民族性格,而民族性格不同,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也会有不同影响。他说,世界的文明都是产生在温带而不是在热带,也不是在寒带,如北冰洋地区就不可能有文明,爱斯基摩人不可能有高度的文明,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些地方,人们要用主要的精力应付自然环境,创造文明的能力、动力就少了;热带如黑非洲也不可能有很高级的文明。

马克思其实也是这个观点,他也认为人类历史和自然环境关系很大。例如他说,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个特点就是人要支配自然,搞农业是顺应自然,搞工业就是要对自然条件进行加工、改造。因此,如果一个地区自然条件非常富饶,那么人们就会依赖于自然,就不会想到去支配。马克思的原话说,这种自然条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子离不开引带一样。依赖于自然,就不会有资本主义。所以马克思说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也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一个地方农业生态条件很好反而产生不了资本主义,反倒是那些穷的地方、自然条件不好的地方,人们谋生的方式有差异,你生产这个,我生产那个,搞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发达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就有了基础。恩格斯也是这种观点。他对比旧大陆和新大陆,说欧亚大陆的自然条件使得它有一切适于驯养的动物,如牛、羊、马,有一切适于种植的谷物,谷子、小麦、稻子、豆子等等,但美洲新大陆只有一种动物适于驯养,就是羊驼;只有一种谷物适于种植,就是玉蜀黍。正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这两个半球上的居民各自循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发展,地理条件不一样,历史就走上了两条道路。

我们上面想要说明的就是一个问题,即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确实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