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译者序(6)

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 作者:冈田武彦


兀坐与体认:心物合一的简素功夫

什么是“兀坐”?据《辞海》的解释,“兀”有二解:一为“高耸特出貌”,一为“浑然无知貌”。很显然,冈田先生所说的“兀坐”,当为同体于自然的圆融境界,它既不是朱子所说的“尔固非远事绝物,闭目兀坐,而偏于静之谓”,更非宗教似的虚无枯坐,而是一种源于王阳明的“兀坐经旬成木石,惊岁暮还思乡”的心物合一的简素功夫。就外在姿势而言,它是一种适合于日本人生活习惯的修炼方式:膝盖和脚趾接触地面,身体则坐在脚跟上,在这个位置上,修养者可使自己的心灵、身躯与自然万物交融合一。

冈田先生早年身体力行的修炼是“静坐”,以为“静坐”才是真正的简素功夫。后来是什么都不做的“枯坐”,以致使简素功夫等同于虚寂无为。最后才发展到人我两忘、心物一体的“兀坐”。因为在冈田先生看来,静坐是以心为主、身为仆,这样的心是缺乏具实性的以物为累的拘泥之心,其简素化也表现得很不彻底。而“枯坐”则如同《正法眼藏》中道元的“只管打坐”,极易使人进入“弃人求佛的佛教世界观”,而背弃“以人为本的儒教世界观”。只有以身为主、以心为仆的“兀坐”,才能使人进入“洒洒落落”“心物一体”的动静合一的境界。因此,“兀坐”才是最具实在性的简素功夫。用冈田先生的话说:“万物会归于心,心归于身也。身也者何,曰:体躯而非体躯者也。”只有做到“兀坐以与物为体”,才能培根养身,这是冈田先生从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所体悟出来的接触世界、解释世界和交往世界的独特方式。

冈田先生说:“阳明学是体认之学,是培根之学,是身心相即、事上磨炼之学。”为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兀坐培根”。体认,即切身感受。他在《崇物论》中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逐渐对宋明理学中的体认之学有了浓厚的兴趣,觉得正是体认之学才使得东方哲学具有了西方哲学所没有的思想特色。因此,我便去试着体验宋明儒学家体验过的生活,从而逐渐自觉到:这才是真正的东方学的研究方法。后来我还意识到,这样的研究方法已不在印度和中国,而主要存于日本。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唐突,它与源自于宋明时代精神文化的日本传统密切相关。古语曰‘游骑不归’,而我却可以幸运地回归自己的精神故里了。宋尼《悟道》诗云:‘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首诗大概可以充分表达我向日本传统也就是体认之学回归的心境了。”

不难看出,冈田先生所强调的“兀坐”和“体认”,尽管只是一种修养方式和学问手段,而且似乎都能从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找到源头,但其实质却根源于日本人所固有的“崇物”心理和“简素”精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