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谨遵以和为贵的法则

气场修炼术 作者:陈艳军


儒家有句名言叫做“以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治家者有一条经验,“家和万事兴”。经商者有个信条,“和气生财”。治国者讲究和平。由此可见,谋“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和”是贤者仁人所追求的境界。在历史上,谋“和”,求宽容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无不在昭示人们“以和为贵”,不要与邻为壑,“和”能平息仇恨的怒火,使仇人之间不再冤冤相报,化干戈为玉帛。

日本人也很重视“和”,甚至有的企业家把它当做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但中国人主张的“和”与日本人所尊崇的“和”有所不同。日本人的“和”是指完全抛却自己的主张,众口一词,赞同团体的意见,最终达成一致的看法。它比较接近孔子提出的“同”。“同”是没有自己的主见,盲目附和别人,人云亦云。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指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能与周围的人相互协调,“和则生物,同则不济”。

“以和为贵”也是治国者的方略,因为它蕴涵和平、太平、平安之意。治国者都希望国内太平,没有纷争,国家之间“和平发展”,没有战争。林语堂认为“和平”是人类的一种卓越认识,中国人尤其酷爱和平,不爱挑起战争,因为他们是理性的民族。受“和为贵”理念的浸润和熏陶,人们从小就形成了一种以和为贵的人生理想,他们不愿战争。

“以和为贵”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上。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危害——空气污染、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应用“和”的理念来整合人们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去行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在今天仍是一条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种种不和,不和就会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会导致摩擦,摩擦导致矛盾,矛盾激化就会导致争斗。特别是当人们之间有利益冲突时,斗争就难免了,而且斗的方法也不胜枚举。既有明争也有暗斗。然而,不管是哪种斗争方式,都会伤了彼此间的和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做人应求“和”,而不求“同”,要和而不同。提倡“和”,不是要求人们都抱成一团,讲求一团和气,无原则立场地妥协和谦让,而是为了追求一种团结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工作上的互帮互助的氛围和对人对己宽容大度的气量。“和”是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一个和睦的家庭,会令人感到温暖;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舒畅;一个和平的环境,会使人安心地搞建设;一个祥和的气氛,让人世充满了温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