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由,只是自由——影片《流浪女》5

另一面镜子 作者:程远征


对坚持自由的人来说,空间非常重要。在影片开头,画外音猜测说莫娜可能来自海上,因为大海象征着自由。在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莫娜都身处远离城市的郊外,有大量跟拍的长镜头追踪着莫娜的行走,背景中的旷野使得莫娜看起来非常自由。后来,莫娜遭受了很多挫折,她的状态越来越差,最后倒毙在郊外的沟渠中。但是,给她造成致命一击的地方不是在乡村,而是在地铁里,还有四周都是建筑物的小镇上,这些相对封闭的空间都使莫娜看起来就像一只困兽。与此同时,莫娜的个人空间也处在不断被剥夺的状态:开始她住在自己的帐篷里,其间住过别人的城堡和房间,也住过简陋的车房,后来帐篷丢失,只剩下毛毯,她只能裹着毛毯入睡,最后破败不堪的毛毯几乎无法蔽体,莫娜冻死在路边,她最后的空间是一个简易的白色收尸袋。

这部影片播出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它表现了在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边缘者的命运。这名流浪女看起来离我们并不遥远,她身上带有某种现代人的审美性生活态度,但却以一种古老的方式结束了生命。面对这样的结局,很多人脑海中恐怕都会浮现出很多问题:我是否能够像莫娜那样坚持绝对的自由;如果那样,我将会遭遇到什么?如果遇见了这样的女孩,我将会怎样对待她;我们是否有选择另一种生存方式的可能,这个社会是否允许这样的方式出现?在信息社会里,一个人没有被讲述,她似乎就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过,所以,不管这个流浪女是否真有其人,导演瓦尔达为电影世界又增添了一个经典的女性艺术形象,而且其中所蕴含的自由精神使得这个形象将永远有力。晚年的瓦尔达有一种边缘人情结,她拍摄的纪录片《拾荒者》几乎拿到了所有纪录片的大奖。瓦尔达通过自己的拍摄,使得这些人变得“存在”,同时她也通过拍摄这些人解放了自己。瓦尔达在晚年找到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得被拍摄者、拍摄者和观众之间形成了最深层的沟通和交流,而这恐怕也是她的影片变得越来越自由的原因。

在这部影片中,女主角艾达在六岁时便不再开口说话。按照拉康的理论来说,艾达对沉默的选择,意味着她选择停留在“前语言阶段”,拒绝进入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象征秩序”中。而“前语言阶段”经常被看做充满了母性、混乱、欲望、无意识等特质,带有很强的自然属性,所以,艾达的沉默,在其父亲看来,是一种“黑暗的技能”,甚至有种惘惘的威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