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医德底线:直面的是人类普世价值观 3

中国刻不容缓 作者:童南茜


二、普世价值观伤不起

我相信现在有很多“70后”还记得那个“有个小病小痛去找个医生在屁股上打两针就好了”的年代。但现在,对偶尔得了个小感冒或有了点小伤痛的人来说,那样幸福的事儿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对小病小痛小感冒以在屁股上打针为主的治疗方式似乎已经被“淘汰”,而流行的“治疗方式”是打吊针。就拿治一个小感冒来说,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基本上一进医院,就有一番验血验尿之类的各项检查,然后就是无一例外地去打吊针,而且往往一打就是好几天。

是现在的感冒病毒“与时俱进”了,需要多项检查才能查出来,还是现在的药效退步了,非得要挂吊瓶加大药量才有疗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对医院的药品销量而言,在病人屁股上打一小针与在病人手臂上输一大瓶液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毋庸置疑,治个小感冒从过去“在屁股上打两针”的治疗方式发展到今天以打吊针为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治疗方式之一,其背后有医院和医生的经济利益动机。这反映出今天一些医院和医生的价值观已与中国传统医德背道而驰,也已与中外医界所共尊的普世价值观背道而驰。如果医生职业活动的终极目标已偏离了“悬壶济世,普救苍生”,已偏离了“为病家谋幸福”,而是偏重于经济创收,甚至发展到“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则这时的医生基本上就与商人无异。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如今的一些医生展现的是一副“商人嘴脸”。

当你走进医院后,面向医生求诊时,很奇怪的是有些不良医生首先问的并不是你的病情,而是问你的身份职业。在我们的传统中医里面有个“望闻问切”的程序,此时这类医生他首先“望闻问切”的却是你的身份和你口袋里钱多钱少。他正是根据你的身份和你的口袋里钱多钱少来开药。你口袋里的钱越多,可能你需要付的医药费也就越高。

有人形容说,当医生变成商人时,求医看病就好比是上餐馆消费,在餐馆,服务员一个劲地向你推销酒水、特色菜,但用多少的菜、用多贵的菜,你自己基本还有个谱,主动权还在你。当面临医生在关乎你的健康与生命的事上一个劲地向你推销用多少的药、用多贵的药时,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事实上,对一些口袋里没几个钱的还处于贫困阶段的老百姓而言,最怕的就是生病。因为在这个时候,“看病难、看病贵”才是最真切的感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