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师德底线:拷问一个民族的未来 5

中国刻不容缓 作者:童南茜


教育领域,自古以来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块“圣地”,“不逐利”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高传统,也是中国人的“师道尊严”之一。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当师道尊严被丢掉以后,教师这个职业也就变得与街头商贩无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只是个谋生致富的途径而已。当前的一些教师无疑也变得越来越像个商人。在这个变化下,高档商品房、豪华汽车等奢侈消费品成了高校教师们的热门话题,甚至曝出某校一名教师靠收有偿补课费赚来一套房子的新闻,乃至近几年频发的幼儿园截留瓜分儿童伙食费等案件,又何奇之有?

但这个变化是相当可怕的,因为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从“师道尊严”到“经济效益至上”的一种价值观变化。在一些从教者的价值观发生如此变化的情况下,教育领域最为当代社会所诟病的学术腐败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学者这样谈到当前教育领域的学术腐败:“它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毒瘤,如果听之任之,只能彻底毁掉我们的教育,毁掉中国的未来。”

其实早在10多年前,有一个叫方舟子的人就曾写了一本《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的书,最早披露了学术腐败之风已在中国学术界蔓延的现状。在当时曾有“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之称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玉圣也如此描述了这种现状:其一是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以形形色色的辞书最具代表性,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大都是将现成资料颠来倒去、加减乘除;其二是泡沫学术、假冒伪劣、抄袭剽窃,有的人动不动就号称出了数十种书、发了数百篇论文,但多有剽窃之嫌,有的甚至花钱雇人写……抄袭剽窃已成学术界公害,是学术腐败中最突出的问题,已近法不治众、人不以为耻的地步;其三是评奖立项上的腐败,评审“象征性”走过场等。这一切使中国学术界在全世界面前黯然失色。

经过10多年浸染,当前的学术腐败之风,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近年来,充斥于媒体的大量学术腐败案例,已令人不忍卒睹。

2010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曾播出西安某大学“六教授举报博导造假”案。该事件的一些细节随着媒体的深入报道已广为人知。但最“雷人”之处还在于六位老教授的举报在遭到校方多次劝阻时校方负责人的“雷人”之语:“这不只涉及大学的脸面,也涉及国家的脸面。”“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

这一事件在媒体的关注下,最后以造假教授被学校“取消教授职务,解除教师聘用合同”而暂时谢幕,但是,事件中的“雷人”细节所暴露出来的那个大学负责人的价值观,实在令人震惊。“造假成风”就谁都可以造假了?大学负责人尚且如此的话,当今社会还有谁能来承担教化社会道德之重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