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势而动,进退得当显心机(1)

胜利者的阳谋 作者:李娟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职曹魏时期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他是辅佐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更是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地区。此外他还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在魏国后期,司马懿大权独揽、步步为营,是曹魏的掘墓者,又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宣皇帝。历史上,司马懿毁誉参半,最主要原因在于他老谋深算,发动高平陵事变,最终方便了其子孙篡夺曹氏之权。

高平陵事变—司马家天下的奠基之战

魏明帝去世时继任者是齐王曹芳,当时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一起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辅佐少主。不过,曹爽依仗自己是曹氏宗亲,一心专权,采用各种手段排挤司马懿。最终,司马懿成为摆设,被任命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司马懿内心清楚曹爽的目的,但鉴于他气焰正盛,自己处于劣势,于是便称病不理政事,给曹爽放了个烟幕弹,让曹爽放松戒备,却不知道这个司马懿只是在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魏帝曹芳去祭扫高平陵(魏明帝的陵寝),大将军曹爽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要求废掉曹爽兄弟。当时,其子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了京都。而司马懿则亲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陈述曹爽之罪。大司农桓范出城投奔曹爽,力劝曹爽向先祖曹操学习,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曹爽目光短浅,认为只要自己交出军权,还能继续享受宗亲的荣华富贵。于是,他自请免职,随皇帝回京。待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并在曹爽府宅四角修建高楼,派人密切监视。

不久,司马懿便以谋反的罪名,杀掉曹爽及其党羽并灭其三族。同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但他以久病为由长期不上朝,天子每遇大事,亲自到他府中去征询意见。一时之间司马氏权倾朝野,风光无限。之后其子司马炎篡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