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学与太极拳:凭什么来滋润我们(2)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 作者:蓝晟


世事难以预料,人的生命意义和身心的健康,很容易被功名利禄所桎梏,很容易被酒色财气所侵袭。人的生命很脆弱,人生的成功总会陷在不完美的旋涡中。

人不是畜生,人要行人之道——于是,就诞生了国学。国学是以儒释道三大文化作为基石的,并不是宗教;但后人却以为这三大文化基石是宗教。其实,国学是让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大学问,是教化人心,让人返回人本,发挥自然先天之潜能、提升勇气的智慧之学啊!惜乎,当代社会,这些内涵竟然逐渐被掩盖了。

然而,对于我这样,没有机会从小系统承续国学精义的人来说,有机会因太极拳来认知国学智慧,或许是一种真正的皈依,或许是一种捷径,或许是一种歪打正着,或许能真正实现书本知识和内在身心体认的合一,从而找寻到回归心灵家园的路,获得真知灼见。

通过习练太极拳和研修国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做一个平和的人,只有平和的人,才能在人事纷争的世俗生活中不无谓地消耗情感和精力,才能集中精神做自己最渴望做的事情。我的试验室是自己的身心,我的背景是宇宙时空,我的“阴阳互孕”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感悟无限,进而在太极运化(开合出入聚散化)的过程中,来实践太极拳和国学的根本宗旨——祛病延年、强身健体、克敌御辱、超越庸常、明了心性;为了实现此宗旨,我们还必须首先实现一个目标——身心的整体健康、人生事业的和谐成功。

有人建议我,能不能把国学和太极拳这两大学问,统摄一下,概括一个词,能让人们快捷地明了其中的内涵?

这有难度,其一,我并不想开创新的太极拳流派,因为,功夫不到、资历不够、兴趣不在于此;其二,国学对于我来说,仅仅是掌握中华核心思维的一种路径,并不是当成学术、学问来研究的。不过,机缘和合之际,近十几年,始终有朋友跟随我学练太极拳和体认国学经典,他们也有这个愿望——因为,我传授的太极拳,不是按太极拳前辈之内容丝毫不改,而是根据自身体悟,结合国学圣贤经典、天地自然之道、自性本具之根底,依照学习者所能理解的程度而应机说法、随缘传拳的。

今年正好是我立志文武双修第三十五个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三十五年来,我求学于三位明心见性之前辈大德(拜师共七位,其他几位在各方面亦给予很多启迪,更获得袁敬泉、何广位、曾乃梁等前辈的指点),沉潜于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山脉、河北和北京的燕山、深圳的笔架山、香港的太平山之氤氲气脉之间,默默研修;还通过游学、讲学、游历的方式,流连于意大利的罗马、米兰等地的古迹和大学,与其中的诸多教授、专家学者进行过交流,从而对西方的核心文化亦有浮光掠影之了解,在此基础上,或许可以统摄一下我对国学和太极拳的认知——心性太极学,这仅仅是为了教学和传承方便提出来的方便法门。

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乃至于无为。这门学问,要通过相关之国学知识和太极拳功夫的修持,实现太极拳的“戒定慧”三学:戒——戒用力,戒好胜之心;定——定在平衡流通、虚实松紧之间,实现中正安舒、自在无我;慧——无力之力、无根之根、无用之用、无为之为,阴阳相济,生生不息。

心性太极学,乃修行也——修正、修理,损之不符合阴阳中、戒定慧含三为一精神的思维模式,从原点、本心、核心处入手,履行、践行、操持对万事万物的感应、关怀、慈悲。

心性太极学,本无心性太极学,乃名心性太极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