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鸵鸟姿态:恐惧反应(2)

图解微反应:你的动作出卖了你的心 作者:博煜


除此之外,当事人在不自觉的自我保护之下,还会表现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冻结或者逃离。一方面,当事人的血液流速会冻结性降低,这导致了体温骤降,身体表现出颤抖,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另一方面,当事人的身体可能会向后上方躲避,同时脖子深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吓得“缩脖子”,还可能用胳膊与手保护要害部位,或者扭转身体,尽量回避刺激源,此时当事人心理上的焦点可能在信息源上,却不敢正视。

语言方面,恐惧情绪出现时,人难以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潜在的表意欲望为零,信息的表达受到了阻碍,所以,语言能力大大降低,因此恐惧反应在语言上的典型表现是结巴。当然,如果当事人还留有一些语言能力,没达到“吓得说不出话”的地步,往往会发出求救和求饶的语言。

当然,恐惧与其他情绪一样也有程度上的区分。当恐惧感不够强烈时,当事人的表现在恐惧反应和不安反应之间,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身体动作的程度都有所降低。同样,恐惧反应与其他反应一样表现出整体的协调性,也就是说,恐惧表情的程度与身体动作的程度是一致的。

实际上,恐惧反应与惊讶、厌恶等反应有共同表现,即当事人表情与动作方向上的一致性,如恐惧反应中,当事人眉间会向上方蹙起,身体也会无意识地向后远离;惊讶反应中,当事人眉毛高挑,身体也呈现向上提起的跳开趋势;厌恶反应中,当事人嘴角牵动方向以及眉毛皱起方向都与信息源的方向相背离。

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箭头效应,这种效应是一个人身体联动性的表现,也是判断某种表情是否和谐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用它来判断微反应的真伪。

恐惧反应与不安反应相似,在这两种反应中,当事人都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不同的是当事人在两种反应中主观能动性的差别,在恐惧反应中,当事人意识到自己没有抵抗危险的能力,而在不安反应中,当事人还能去寻找解决困扰的途径。

恐惧反应也与愤怒反应相似,在这两种反应中,当事人都认为信息源对自身已经产生了伤害或者预估到伤害。不同的是当事人在这两种反应中对自己能力的判定,在恐惧反应中,当事人觉得自己没有战胜对方的能力,无力感之下产生恐惧之情,而在愤怒反应中,当事人由于感到自身能力的强大,从而会对伤害产生复仇性攻击心理,于是产生愤怒。

除此之外,恐惧还与悲伤有着紧密的关系,二者的微表情的眉眼部分是非常相似的。悲伤可以称得上是恐惧的后续,当恐惧信息源造成的无力感消退,伤害事实已经出现,当事人理智上可以接受现状的时候,悲伤反应就出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