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看待毛泽东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作用 (8)

党史热点面对面 作者:石仲泉


新中国成立在即,毛泽东和党中央着手实施民主新路,这就是召开人民政协会议,制定《共同纲领》,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既要工业化也要民主化的新民主主义。广大人民群众翻身成为国家主人,迸发出空前的爱国热情,努力建设新社会。同时,从严治党,开展整风整党运动,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两个“务必”精神。在1951年底,将“三反”运动与整党相结合,处理了号称共和国第一宗大腐败案的刘青山、张子善事件。毛泽东明确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因此,尽管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立过功劳,但党决不姑息。对这个大案的处理,使共产党的清廉形象为老百姓不断歌颂。建国之初,我们党实行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有了良好开端。“民主”新路的探索和两个“务必”思想的坚持,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又一伟大创造。

◎ 一大失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不断开展党内路线斗争,使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陷入严重迷途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功劳很大,使中国共产党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有了良好开端。新中国成立后,他始终关注共产党会不会变质、社会主义中国会不会改变颜色,并为此不断号召全党同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党的八大以后,开展整风运动的初衷,本来是要克服不少干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和作风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但是,转变成反右派斗争后,这个问题没得到很好解决。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指导思想的偏差越来越大,对解决党和国家这样那样的问题,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偏离了正确方向。60年代前期农村和城市的“四清”运动,随后的10年“文化大革命”,从主观愿望来说,都是为了消除党和国家腐败现象,但由于指导思想的严重错误,把许多不是腐败的东西当做腐败问题进行错误的批判和斗争;支持“踢开党委闹革命”;提出重建党组织的“五十字建党纲领”,即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作了不正确的概括,等等。这样,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陷入了双重的严重迷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