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口政策(23)

后人口转变迎来新改革机遇 作者:田雪原


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要走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子。而要发展商品经济,交换价值升值,势必冲击人们的传统观念,婚姻和生育观念将要随着发生某些改变。可以预料的是,诸如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离婚率升高,以及买卖婚姻增多等,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婚姻和生育行为的这种变化,会改变怀孕和实际生育的孩次。作为留下来的"老大",并不一定都是所怀的第一个孩子,聪明的老二甚至是"猴仨儿"的老三所占的比例会增多起来。今天看来,当时这样的估计并不过分,实际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调查表明,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先孕、先育,远比人们估计的要严重得多。综合以上两点认识,得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不会降低人口智商的结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决策的出台。

②会不会发生人口老龄化。座谈会上的讨论,向中央书记处的《报告》和《汇报提纲》,对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会不会引起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回答是肯定的:生育率和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必然带来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报告》写道:座谈会上有人"担心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不是没有理由的。在西欧、北欧人口较少的一些国家,当他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接近零以后,确实出现过这个问题。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多,年龄构成轻等特点所决定,情况与那些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报告》提出的低、中、高三种预测中,即使以生育率下降最快、老龄化最严重的低方案而论,"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8 9%,2017年占16 2%(相当于现在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国家的水平),2021年每5个人中有一个65岁以上老人,2027年每4个人中有一个65岁以上老人"。怎样应对和解决老龄化问题呢?《报告》提出,要采取防患于未然的办法。即到一定的时候通过对生育率进行必要的调整,适当抬高生育率和出生率,将老龄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汇报提纲》浓缩了《报告》的基本观点,指出在20世纪余下的20年里,不用担心人口老龄化问题,20年以后,也可以通过出生率的适当调整,加以解决。

③会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是劳动年龄人口中,扣除因伤残等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有15~59岁或15~64岁两种口径,是从人口学年龄角度定义的,与实际能否劳动不是一个概念。劳动年龄人口是劳动力供给的源泉,劳动力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动,因此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是否会发生劳动力短缺,实际上是劳动年龄人口怎样变动,是否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过快、所占比例下降过低的情况。

座谈会对此很关注。因为从人口学角度观察,总体人口粗略地分成0~14岁少年人口、15~59岁或15~64岁成年人口、60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三个组成部分。前已叙及,少年是消费人口,最多是潜在的生产劳动人口;老年则是退出劳动年龄,成为事实上的纯消费人口。我们说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现实中只有劳动年龄人口才能名副其实地做到。劳动年龄人口不但要生产自身需要的消费,还要生产满足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需要的消费,是生产满足全部人口消费需要的担当者。劳动年龄人口是总体人口中的主体,是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人口。从经济角度观察,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但是生产同交换、分配、消费比较起来,不能不居于首位,不能不处于主导地位。生产不仅决定着可供交换、分配、消费对象的数量和质量,而且生产的性质决定着交换、分配、消费的性质和形式。因此,一端是总体人口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劳动年龄人口,另一端是物质资料生产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生产,任何社会对劳动年龄人口变动给予格外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